新闻网深圳站|“小鱼缸”如何成就大华为?


新闻网深圳站|“小鱼缸”如何成就大华为?
本文插图

图为近日拍摄的华为坂田总部 。
新闻网深圳站|“小鱼缸”如何成就大华为?
本文插图

展厅内观众了解智慧城市案例 。
新闻网深圳站|“小鱼缸”如何成就大华为?
本文插图
【新闻网深圳站|“小鱼缸”如何成就大华为?】

华为松山湖欧洲小镇风景迷人 。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0月30日讯(深圳商报采访人员 丁时照 钱飞鸣 陈 姝 袁斯茹/文 钟华登/ 图)寻找一家企业的创新秘密 , 实验室是理想的切入口 。 10月22日 , 深圳商报&读创采访团队应邀走进团泊洼 , 探访华为这个最新启用的实验室集群 。
“这只是一个普通鱼缸 , 是前辈花了几百块 , 在市场上随便找一个水族店买来的 。 ”10月22日上午 , 彭雪松向来访的深圳商报&读创采访团队如此介绍实验室的“元老” 。
彭雪松是华为团泊洼“材料结构与力学实验室”的一名普通工程师 。 在他记忆里 , 始终放在一角的鱼缸并不起眼 , 却是不折不扣的“元老” 。 “算起来 , 我到实验室已满4年 , 鱼缸实验时间却超过6年 。 ”他说 , 这是一项腐蚀对比实验:鱼缸分为两个封闭空间 , 一边是华为的基站模块外壳 , 另一边则是同行的同类产品 。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给出了答案 。 2019年 , 任正非接受《深圳商报》等媒体采访说:“我们有几十年都不会腐蚀的材料 , 这些特性很适合欧洲 。 ”
“材料结构与力学实验室”所在的团泊洼 , 和华为松山湖“欧洲小镇”只有五六分钟车程 , 是华为通勤地图上最新出现的地名之一 。 寻找一家企业的创新秘密 , 实验室是理想的切入口 。 10月22日 , 深圳商报&读创采访团队应邀走进团泊洼 , 探访华为这个最新启用的实验室集群 。
鱼缸试验:
针对北欧的极端测试
华为共有7个材料方向的实验室 , “材料结构与力学实验室”只是其中的一个 , 隶属于2012实验室 。 在媒体报道里 , 2012实验室是华为最神秘的部门 , 被称为“中国黑科技最多的地方” 。 2012实验室名字来源于2009年上映的同名电影 。 任正非观影后 , 认为未来信息爆炸如同数字洪水一样 , 华为一定要构造自己的“诺亚方舟” 。
“和大家想象的有所不同 , 我们的实验室是注重应用研究 。 ”实验室此前位于深圳坂田基地 , 彭雪松在介绍中提到创始人的现场谈话 。 任正非说过:华为一定要在优势方面集中发挥 , 材料科学要更多倾向于应用研究 。

目前 , 华为在全球参与建设了1500多个通信网络 , 基站遍布平原、山丘 , 还有沙漠、海岛 , 最冷处位于北极圈 , 最热处位于撒哈拉 。 “这些都是我们实验室服务的特殊场景 。 ”彭雪松如此表示 。 “鱼缸试验”始于2014年 , 在他的眼里便是一场典型的极端测试 。
极端测试的模拟场景是北欧 。 由于土地私有化的原因 , 北欧的通信基站很难露出地面 , 往往只能藏身下水道 。 春季的融冰 , 对设备提出了不一般的防水性能 。 “把设备放在水里 , 普通的鱼缸便是合适的测试工具 。 ”他说 , “鱼缸的水是咸水 , 咸度远超海水 。 ”原因是融雪剂的原料是盐 , 华为在收集当地融雪的实际盐度后 , 将实验室鱼缸的咸水浓度提高到了5倍 。
彭雪松说:“实验将一直持续下去 。 我们想看看华为的设备可以坚持几年 。 ”经过6年的检测 , 鱼缸两端是截然不同的画面:华为的一端 , 设备依然“眉清目秀” , 稍显混浊的池水表明和腐蚀作用的对抗仍是一场拉锯战;另外一端则是水质清澈 , 实验用的设备“长满珊瑚” , 这表明腐蚀过程已经完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