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革|“最严治气”治出丽水好“气质”


合成革|“最严治气”治出丽水好“气质”
本文插图

从2005年竖起烟囱 , 到2014年初拔除第一根烟囱 , 再到2019年淘汰燃煤锅炉……一路走来 , 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如同一位亲历者 , 见证着丽水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坚实脚步 。
随着生态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 水性、无溶剂合成革产品愈发受到青睐 , 并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眼下 , 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吹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集结号 , 迈上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不凡之路 。
守护蓝天 , 让烟囱告别历史
烟囱 , 曾是产业兴旺的标志 , 是一座城市工业化演进的足迹 。 2003年 , 合成革产业被引入丽水开发区 , 十年内迅速壮大 , 鼎盛时期年总产值达到136.58亿元 , 占开发区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 , 为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然而 , 林立的烟囱冒出黑烟 , 不仅遮蔽了蓝天 , 也让下辖村庄的百姓心情复杂 。 “过去 , 人们对水阁的印象就是灰尘大、有臭气 , 我们平时在家都不会开窗通风 。 ”老水阁村民顾慧霞向采访人员回忆 。
据了解 , 当时开发区有80余家合成革、革基布、化工等企业均自建小锅炉燃煤供热 , 不仅能源消耗大 , 而且传统的合成革采用油性聚氨酯树脂生产合成革的面层和基层材料 , 生产中需要用到DMF(二甲基甲酰胺)、甲苯等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 , 在生产过程中极易挥发 , 气味刺鼻 , 造成空气污染 。
2010年 , 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与原丽水市环保局共同调查研究中 , 工业区附近的水阁村、龙石村、张村安置区等在下风向时都检测到DMF特征污染物超标 。 这个问题曾被浙江列为省“811”环境保护行动第一批省级督办的11个重点环境问题之一 , 而解决该问题也成为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
2013年 , 在全市拉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幕之时 , 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启了全面整治行动 , 紧抓建成供热、供气基础设施 , 全面淘汰分散燃煤锅炉 , 并提出在两年左右的时间 , 将园区内80余根烟囱全部拔除 。
2014年1月 , 丽水市杭丽热电有限公司正式为开发区首批11家企业集中供热 , 实现每年节约原煤12.5万吨 ,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700多吨 。 到了当年年底 , 33根烟囱一一消失 , 开发区烟囱林立、黑烟滚滚的现象大幅改观 。
后来 , 因为有的企业临近居民区 , 拆除高大的烟囱会影响周围的居民生活 。 于是 , 少量烟囱被去功能化 , 成为开发区走向绿色发展的见证 。
搬迁至云阁苑的顾慧霞 , 在2019年5月被开发区环保局聘为环境监督员 , 和她一样肩负环境监督使命的业主代表还有9人 , 他们轮流参与污染治理和执法巡查 , 对开发区生态环境改变的感受也最深刻:“最近几年 , 通过开发区管委会铁腕治理 , 企业不断提升改造 , 环境明显变好了 , 周边不再灰蒙蒙的 , 天空变更蓝了 , 大家出门都不用再捂着口鼻了 , 前来买房、投资的人络绎不绝呢 。 ”
让烟囱不再冒烟 , 是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谋定治污“六场硬战、十项措施”的重点任务之一 。 以“一根烟囱”为抓手 , 管委会高度重视分散燃煤锅炉淘汰工作 , 截至2019年1月底 , 开发区已全面完成分散燃煤锅炉淘汰 。
整治臭气 , 吹响最严改“革”号角
结束“烟囱时代”只是开发区治气的第一步 , 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有机废气才是最大的整治难点 。
自2003年引进合成革产业以来 , 针对所带来的臭气排放问题 , 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开展了一系列整治工作 。 2019年初 , 开发区吹响了“史上最严”合成革产业专项整治提升行动的号角 , 包括合成革制造、合成革后整理、革基布制造以及树脂生产全产业链的42家合成革产业企业纳入整治提升范围 。
之所以说“最严” , 是因为此次行动将合成革产业企业的废气排放标准 , 在现有国标的基础上再提升了50% , 同时将DMF回收率提高到97%以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