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大|“碾压”北大,玩转美国排行榜,曲阜师大数学排名“中国第1”( 三 )


在没有绝对正确或者真实反映大学现实的排行榜出台前 , 洪成文说 , 学生和家长在参考大学排名的基础上 , 可通过高校招生专家、亲朋好友和网络渠道等手段 , 将排行榜的信息与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比较、权衡 , 作出更加个性化且理性的决策 。 李侠建议 , 该可以参考一个大学长期积累的口碑 。 相对于短期发了多少文章 , 一所学校如果有非常好的口碑 , 通常都是经过几十年沉淀的结果 。
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林成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21世纪头十年 , 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强调向国际接轨时期 , 而且中国也没有非常权威的评价体系 , 因此 , 高校非常看重国际排行榜 。 一二十年后 , 当中国成为全球的科研大国时 , 中国一流的高校 , 已经开始更加理性地对待这些排名 。
但对于那些普通高校来说 , 排行榜依然很有吸引力 。 将一所学校原来的排名从110名进入100强 , 这是一个校长显性的绩效指标;学校知名度提高了以后 , 也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 洪成文也表示 , 排行榜影响不了那些最顶尖的学校和那些差到进不了排行榜的学校 , 因此对于高等教育界的影响只是中间那一小部分高校 。
李侠将科学界对数量考评的片面追求概括为“绩效主义” , 而刻意地提升大学排名则是绩效主义在当下的一种极致化表现 。 结果 , 它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让科学偏离科学本身 , 而为“指标”而指标 。
“我们知道唯数字的客观主义已经造成了科学界一个很坏的指挥棒 , 它没有真正推进中国科技的发展 , 只是造就了无数论文的产生、无数引用率的提高 , 这种‘进步’是一种规则性的产物 , 但它好歹能够相对客观地激励学术界 。 ”李侠说 , 如果这些指标取消了 , 比如未来评委认为一个人水平够高 , 就给他评教授 , 那怎么避免人情社会和裙带关系呢?某种程度上来说 , 尽管依赖量化指标过于粗糙、简化 , 但它有一种相对的竞争公平性 , 也给了不同机构流动的可能性 。
“你可以拥护我们 , 或者痛恨我们 , 但我们不会撤退 。 大学官员们普遍意识到我们的存在 , 对他们来说是利大于弊 。 能解决的问题的并不是我们 , 我们只是把数据放在那里而已 。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一位编辑曾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