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安艳彬
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岁到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 , 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 , 孙瑞雪点评 , 全书总结概括为八个敏感期 , 一是社会规范敏感期( 2.5-6岁) , 二是书写敏感期( 3.5-4.5岁)、阅读敏感期( 4.5-5.5岁) , 三是文化敏感期(6-9岁) , 四是感官敏感期(0-6岁) , 五是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1.5-4岁) , 六是动作敏感期(0-6岁) , 七是语言敏感期(0- 6岁 , 八是秩序敏感期( 2-4岁) 。八个敏感期交叉贯穿于0到9岁这个时间段 , 但对每个孩子来说 , 同一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段也需会不同 , 作者根据每个敏感期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 例如:社会规范敏感期: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 。 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 , 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书写敏感期、阅读敏感期: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文化敏感期: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 。 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 , 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感官敏感期: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 , 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 , 您可以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 。 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 , 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 , 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养孩子具有巨细无遗、综理密微的习性的好时机;动作敏感期: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 , 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 。 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训练,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语言敏感期: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秩序敏感期: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 。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 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 。 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本人以为如果孩子的敏感期未能在相应的时间段出现 , 或者已经出现 , 有时必要的“等待”是教育方法的也是一“绝招” 。 敏感期的一个特点 , 就是它不是靠有意的促进和引导而来 , 它是不期而至的 。 而成人的忽视、强制则使儿童敏感期消解、打破和推迟 。 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 , 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反感 , 使得必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