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晚报|动辄10元、20元,方便面吹起“高端风”意味着什么

热水与面饼的碰撞 , 榨菜与火腿肠的完美搭配 , 一碗热气腾腾、物美价廉的泡面是很多人自小就挥之不去的味蕾记忆 。
近来有媒体发表文章称 , 方便面市场早已刮起“高端风” , 超市里的方便面动辄10元、20元 , 这让很多网友大呼:方便面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它”吗?
高端方便面为何会走红?低价速食的“黄金时代”是否一去不复返了?小小一袋方便面 , 折射出怎样的消费趋势?
低价速食的吸引力早已不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 方便面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 。 作为全球最大的方便面销售国 , 方便面曾经在中国持续了十几年的辉煌 。
它一度漂流在绿皮火车、学生宿舍、建筑工地和窄小的出租房里 , 标刻着人生中一段略显拮据、又艰苦奋斗的日子 。
这样的局面在2000年以后达到巅峰 。 2005年 , 中国方便面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 彼时的方便面总产量437亿包 , 折合327.9万吨 , 同比增长18.6% , 销售额为298.4亿元 。 2011年则是方便食品近十年来的发展高峰 , 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1.2万家 。
因此 , 2000年-2011年也被称为方便面的“黄金时间” 。
然而在接下来几年时间里 , 方便食品的销量不断下滑 。 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的数据显示 , 2013年到2017年间 , 中国市场方便面的需求从462.2亿份下滑至389.6亿份 , 下滑幅度高达15.7% 。
方便面走“高端风”只为品牌求生?
“打败你的不是同行 , 而是时代 。 ”这句话用在方便面身上再合适不过 。
造成方便食品业绩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卖行业的出现 。 这些年 , 新鲜快捷又实惠的外卖培养了大批忠实的客户 , 逐渐“蚕食”方便面的市场 。
另一方面 ,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 , 人们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 方便面很方便 , 但似乎与营养绝缘 。 很多人还把方便面归为不健康食品 , 袋装方便面的经典口味也被不少人嫌弃“万年不变” 。
而高铁和飞机出行普及 , 消耗在旅途中的时间越来越短 , 人们对泡面的需求也随之减弱 。
在上述背景下 , 方便面企业积极展开自救 。 曾有两大“玩家”进行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方便面价格大战 。 在当年那场火拼中 , 两家公司在“赠品火腿肠”上做文章 , 前后共消耗掉近40亿根火腿肠来吸引消费者 。
然而后来的业绩证明 , 低价竞争并不奏效 , 两大公司转而投向“产品高端化” , 通过产品价值的溢价成功实现“自救” 。 此后 , 又有越来越多的行业新势力 , 纷纷走上高端甚至超高端这条“速食赛道” 。
品牌“突围”为何要走高端路线?
综合来看 , 大多数方便面企业选择入局介于普通方便面和外卖价格之间的10元至20元产品赛道 , 强调“健康”、短保质期、“所见即所得”等卖点 。
毫无疑问 , 这是方便面生产商们为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做出的举措 。
曾几何时 , 当消费者看到方便面外包装上“香菇炖鸡”“红烧牛肉”等诱人图案 , 心中不免嘀咕:这些图案 , 也就是“仅供参考”而已 。
【西宁晚报|动辄10元、20元,方便面吹起“高端风”意味着什么】如今 , 方便面生产商们结合冻干技术 , 以肉丸子、虾仁等丰盛食材丰富了方便面的配料和口味 , 有的厂家更是研发热水冲调即可享用的“浓汤膏” , 真实还原了高汤的本味 , 让消费者从外包装看到什么 , 就能在舌尖上品尝到什么 。
而方便面企业之所以选择推出10元至20元的产品 , 也有与外卖食品一较高下之意 。 随着近两年外卖市场逐渐进入头部企业竞争阶段 , “烧钱补贴”力度大不如前 , 外卖食品平均价格不断上涨 , 加之近两年不时出现外卖食品安全问题 , 这都为方便面企业提供了“翻身”的机会 。 不少吃腻了外卖的年轻消费者也愿意“再给方便面一次机会” , 他们虽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 , 却对口味、健康和个性化更加在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