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流量造假成“公害”,数据真实到底难在何处

【平台|流量造假成“公害”,数据真实到底难在何处】_原题为 流量造假成“公害” , 数据真实到底难在何处
作者:赵志疆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 , 虚假流量已经侵入到互联网行业的深层 , 并危害整个互联网行业 。 据相关数据统计 , 我国目前各类刷量平台已超过1000家 , 国内刷量产业的人员规模累计达到900多万人 。 近日 ,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挂机刷量案 , 就揭开了挂机刷量内幕的冰山一角:深圳微时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赵某利用宝信挂机平台对租用的微信账号进行操纵 , 同时利用宝信刷票平台刷点赞数量、投票数量、评论数量、关注数量等 , 并从中获取巨额经济利益 。
流量造假屡见不鲜 , 公众对此早已见怪不怪 , 更有甚者 , 另辟蹊径从中寻找发财“门路” 。 很多网友都收到过“小号托管 , 自动赚钱”的广告 , 只要把账号授权登录在一些挂机平台上 , 供平台用于刷阅读量、刷投票等刷量任务 , 就可以轻松赚取收益 。
在以挂机网站为“大中台”的产业链中 , 上游是被平台“圈养”起来的挂机用户 , 长期提供大量真实有效的账号 。 下游则是刷量平台 , 负责对接自媒体、广告公司等需求方 , 批量完成点赞、投票、增粉等各种各样的任务 。 各取所需的黑色产业链看似“共赢” , 实则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
对于互联网生态来说 , 流量造假势必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 从而破坏市场秩序 , 损害商业诚信体系;对于刷单者个人而言 , 看似唾手可得的收益 , 实际上是用贱卖个人信息安全为代价换来的 。 与账号一同被“挂”在黑产平台上的 , 还有详细的个人信息 , 由此必然会面对个人信息被窃取和盗用等一系列风险 。 此次来看 , 无论“躺赚”多么噱头十足 , 实际上很可能只是“躺枪”的前奏 , 为了些许蝇头小利 , 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值得吗?
移动互联网时代 , 流量造假是不折不扣的一大“公害” 。 除了个人应爱惜“自己的羽毛”之外 , 网络平台也有必要扎紧各自的篱笆 。 就此而言 , 各大网络平台都已相继向刷量黑产宣战 。 现实中 , 虽然网络平台对挂机刷量深恶痛绝 , 但却往往力有不逮 。 究其原因 , 网络平台只能针对数据异常、疑似刷单的账号进行处理 , 很难精准布控、防患于未然 。 从维护网络秩序的角度出发 , 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大针对流量造假的打击力度 , 由此不仅需要加强监管部门与平台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 而且有必要构建不同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 流量造假屡禁不止的背后 , 大量存在的“买家”是黑产泛滥的重要推手 。 正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 铲除流量造假产业链 , 首先就要打掉那些热衷于流量造假的“买家” 。 只有让数据更真实 , 才能让网络更健康 。 如果“买家”得不到严厉问责 , 即使斩断了流量造假产业链 , 也难免会出现新的“变异” 。 (赵志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