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生顺序会决定孩子的性格
来源:凤凰网读书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 , 有时候 , 我们清楚自己的行为动机 , 有时候不清楚 。 每个人都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这样做?”这时候 , 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动机很迷惑 。 我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动机 , 只是往往对这个动机没有主动意识 , 孩子也一样 。孩子是社会的产物 , 他最强烈的心理动机就是希望有归属感 。 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基于他有没有归属感 , 这是他的基本需求 。 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获得自己的定位 。从婴儿期开始 , 他就忙着用各种方法确定他是家里的一分子 。 通过观察和一次次行为的成功 , 他能够确定——不是通过言语的方式 , 但是很明确——“噢!这样能让我有归属感 , 这样能让我受到关注” 。 他选择用这些方式去满足他的基本需求 。 这个方式便成为既定目标 , 进而形成他的行为基础 , 也就是他的动机 。
所有他用来寻找自身价值感的方法 , 都是他通过直觉找到的 , 而不是通过理智推断决定的 。 他从一次次的尝试和错误中学习 。 他会不断重复那些让他感受到自身价值和归属感的行为 , 而放弃让他感到不受关注和孤独的行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通过不同方式获取归属感 。 而成长环境则深刻影响着他的方式 。孩子成长的环境包括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就是他的天性 。 他们观察、学习 , 接受各种信息 , 进行自己的理解和解释 。 通过一次次的经验 , 包括成功和失败 , 他们对自己的内在环境进行认知和调整 。在孩子学习应付自己的内在环境的同时 , 他和外部环境也有了接触 。 婴儿的第一个微笑 , 就是他对外部环境的第一个反应和互动 。 他察觉到自己微笑时 , 周围人给予他的表扬 和鼓励; 并发现 , 当他用微笑回应别人的微笑时 , 感到很愉悦 。这样 , 他认知内在环境和协调外部环境的能力同时增强 。同样道理 , 当他遇到阻碍 , 他可能也会调整或放弃 。在外部环境中 , 有一点与我们今天说的“出生顺序”密切相关 。 那就是“家庭星座” , 它关系到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当父母有了孩子 , 就出现了复杂的家庭关系 。 这个婴儿是独生子 , 他处在接收父母关注的一端 。 而父母处在给予这个独生子关注的一端 。 三个人发展出非常明确的“给予和接收”的关系及行为模式——非常典型的相互影响 。第二个孩子出生了 , 原有的三人组合变了 。 “小皇帝”突然被废黜了 , 他不明白谁导致了这个情况 , 但他现在必须面对自己的家庭地位的变化 , 对“篡位者”和允许改变发生的爸爸妈妈表明自己的立场 。 新成员加入了这个“关系网” 。 新成员是个婴儿 , 第一个孩子发现 , 非常有必要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他是年长的孩子 。 另外一方面 , 新来的婴儿发现自己的地位是“家里的小宝宝” 。 然而 , 因为有哥哥 , 这个小宝宝的地位和第一个孩子曾经的“小宝宝地位”具有不同的意义 。
第三个孩子出生了 , 每个人在家庭中的位置又变了 。 爸爸妈妈现在有了三个孩子 。 老大曾经被“废黜” , 现在轮到老二被“废黜”了 。 老二现在发现 , 自己被夹在中间——在老大和新生婴儿之间 。 随着每个新生儿的出现就会因为新的互动方式和新的行为模式而呈现出新面貌 。 这就是同一个家庭的孩子个性不尽相同的原因 。童年的理解和决定 , 会留下终生印象 。 通常 , 大多数家庭里都存在明显的竞争现象 , 尤其是老大和老二之间 , 他们会刺激对方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 如果父母常用两个孩子作对比 , 误以为这个方法可以刺激孩子们更加努力 , 实际上会更糟糕 。 孩子们会背道而驰:他们会很气馁地将这个对比的领域割让给较成功的一方 , 然后自己选择相反的方向 。 老大在某个方面成功 , 老二就会把这个领域视为“被占领区” , 转而发展完全相反的方面 。每个成员的行为模式 , 由他们对自己家庭位置的想法来决定 。 同时 , 每个人的行为模式又微妙地影响着其他人的行为 。 每个孩子的行为都是在给其他孩子提出问题:我要对他的行为做何种应对?孩子们的决定 , 取决于他们怎么诠释自己的地位和其他孩子的表现 。 如果这个诠释是错误的——很多情况的确如此——错误观念就形成了 。 如果父母察觉到这些错误观念(不幸的是大多数父母很少注意到孩子行为背后的观念) , 他们就能够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定 。
如果一个家庭中成员们普遍重视强壮的男性气质 , 那么生活在中间的女孩就有可能去和哥哥及弟弟竞争 , 可能会发展成“男人婆” , 甚至比哥哥和弟弟更男孩气 。同理 , 如果一个全是女儿的家庭中父母对没有儿子感到遗憾 , 那么其中一个女儿可能会表现得像个男孩子而让父母高兴 。 而如果中间的是唯一的男孩 , 则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有可能他因为自己的性别 , 从姐姐妹妹中脱颖而出 , 不会因为是中间的孩子而受气或逊色 。但是 , 如果家里妈妈比较强势 , 这个中间的孩子就会感受到妈妈对懦弱的爸爸的不屑 , 他会觉得自己处境困难 , 容易逃避 , 认为男性不值一提 。 他也有可能站在妈妈一边 , 也对爸爸强势 , 发展成大男子主义;他还有可能和爸爸联手 , 用微妙的行为反击妈妈以及她的权威 。 他会朝着哪种方向成长 , 取决于他对自己家庭地位的诠释以及潜意识的决定 。独生子的情况是另一种困境 。 这是个活在大人世界里的孩子 , 仿佛是被巨人包围的小矮人 。他没有兄弟姐妹能让他发展和同龄人的关系 , 那么他的目标很可能是取悦或变相操纵成人 。 他可能会发展出大人的看法 , 理解力早熟 , 他总是“踮起脚尖走路” , 希望达到大人的高度;他还有可能会是一个永远没机会长大的婴儿 , 总在大人之下 。 他和其他孩子的关系容易紧张和不稳定 。 他不懂得怎么了解其他孩子 , 而其他孩子可能会觉得他是个“胆小鬼” 。 除非他很小就经常和其他孩子相处 , 否则他很难发展出孩子群体的归属感 。
推荐阅读
- 高速路为什么没有路灯?多年的疑惑终于明白了!
- 明朝的术士真能炼出金银吗?唐伯虎为什么装疯卖傻?
- 有哪些银行股牛股?为什么牛?有潜在牛股?
- 贾冀豫~我的出生地山东聊城吴家胡同
- 菜市场|年轻人宁愿去价格较高的超市,也不去菜市场,为什么?
- 为什么都是挟天子,董卓十恶不赦、曹操却被后人理解
- 为什么有人说秦始皇是山东人?
- 加装电梯为什么没有费用明细清单?
- 《水浒传》中,杨志想解暑为什么要喝“白酒”?
- 南街村的治安为什么好?听听人民警察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