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新论】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线,加快生态校园建设( 四 )


课程融合:充分利用生态校园的物质条件和传播手段 , 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 , 开发与培养学生生态素养目标相一致 , 与学生所处学段课程内容相匹配 , 具有学校特点的生态文明专门课程、教材和专业讲座 , 在普及生态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 提高师生的专业水平 。
实践参与:在生态校园建设中 , 注重增加师生的参与度 , 把相关课程的教学活动安排在生态文明教育场景中 , 组织开展与生态教育相关的知识竞赛、实践能力训练和教学讨论活动 。 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理解 , 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 。
科技发明:设置生态校园实验室 , 针对国家或所在区域存在的生态建设重点任务和难题 , 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小实验 , 撰写有关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空气治理、恢复生态等专题小论文、小创意 , 在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理念 。
机制创新:生态校园建设实行政府、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模式 , 广泛动员社会各方投入资源并参与建设管理;学校内部教学、管理、服务各部门协同配合、全员参与 , 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在教学计划、管理制度、评价办法之中;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衔接的生态教育体系 , 使生态教育的效果得到巩固放大 。
示范效应:生态校园建设的方案在省市或地区有重要借鉴推广价值 , 建设内容和主要节点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 , 可视效果明显 , 建设思路的阐述和建设效果的总结具有一定理论高度并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
发展潜力:研究制定生态校园建设总体规划 , 对生态校园的建设维护有持续提升的投入机制;保持生态校园建设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 , 生态教育效果、师生参与程度、课程开发水平逐步提高 , 社会反响好 , 师生对校园环境、教学条件、生活条件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
结束语
生态校园建设承载着生态文明教育的重任 , 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 我们要站在“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的高度 , 扎扎实实地建设好生态校园 , 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中 ,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注:本文根据国家督学、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原主任线联平在中小学生态校园行动工作委员会主办召开的“2020全国生态校园建设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报告编辑整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