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I 李健熙传奇( 四 )


本文插图
投资内存 , 连续亏损13年;投资液晶面板 , 连续亏损7年 。
这种自杀式的投资决策 , 在欧美 , 乃至日本企业 , 是难以想象的 。 分权模式下 , 各方为了自身利益 , 很难在这种赔钱的生意上达成一致 。
但在三星 , 李健熙却通过在自己和业务部门之间 , 设立秘书室的办法 , 获得了帝王般的影响力 。
这种强大的威权模式 , 使得三星拥有惊人的执行力 , 能够不惜血本投资半导体;同时 , 还拥有惊人的决策效率 , 当对手还在犹豫、观望时 , 它已抢先一步 。
和很多侃侃而谈的领导相比 , 李健熙简直是个异类 。
他性格内向 , 不爱说话 , 即使对身边亲近的人 , 也不轻易开口 。 在家里 , 他的外号是“没话的人”;在公司 , 每次开社长会 , 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听 。
他不坐班 , 没有特殊活动 , 很难在三星总部看见他 。 也不爱抛头露面 , 通常一个人待在汉南洞私邸 , 再加上喜欢晚上工作 , “穿睡衣的时间真的很多” 。
因为说话少 , 他有大把的时间思考 , 从而比别人更接近问题的本质 。 很多时候 , 别人滔滔不绝说了半天 , 他一句话 , 就能令对方肃然起敬 。
路透社的采访人员曾这样形容他:“说话轻声细语……但只要他咳嗽 , 韩国就会感冒 。 ”
每当遇到棘手问题 , 他都会宅在家里 , 几天不出门 , 像蜡像一样纹丝不动 , 甚至连续48小时沉醉其中 , 只是偶尔起来吃个汉堡 。 等他出门时 , 问题已经解决了七八成 。
李健熙的这种风格 , 一方面来自父亲的教导 。 1979年 , 就任副会长第一天 , 父亲就将他叫到身边 , 告诫他要懂得倾听 , 要像木鸡一样沉着冷静 。
另一方面 , 更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
李健熙1942年出生在一个大家庭 。 由于父母创业忙 , 他刚断奶就被送到外婆家 。 此后 , 一直生活在颠沛流离中 。 小学先后五次转学 , 11岁就被送到日本学习 。
“我是一个人长大的 , 连1%的家庭教育都没有接受过 。 ”多年后 , 李健熙回忆道 。
特稿 I 李健熙传奇
本文插图
因为总是和家人分离 , 他养成了内向的性格 , 朋友很少 , 所以经常一个人思考 。 他喜欢质疑事物的外表 , 想看内在的东西 。
很小的时候 , 他就是一个机械狂 , 迷恋其内部结构 , 拆过数不清的东西 。 这个爱好伴随他一生 。 他对书中毒 , 尤其喜欢机械类图书 , 从电子、航空到发动机、工程学 , 其掌握的电子知识 , 绝不逊色于一位普通的工程师 。
三星在半导体上的成就 , 与李健熙的这种知识储备密不可分 。
1987年开发4M DRAM时 , 业界有堆栈、沟槽两种技术路线 , 各有利弊 。
东芝选择了沟槽 , 而李健熙凭直觉选择了堆栈 。 事实证明 , 沟槽适合16M , 而堆栈更适合4M , 三星大获全胜 , 东芝则被日立迎头赶上 。
除了爱钻研 , 李健熙还是个做事很投入的人 。
在日本留学期间 , 因为孤独 , 狗成了他的朋友 。 他养了很多狗 , 每天和它们一起吃冰淇淋 , 一起睡觉 , 还给它们洗澡 。
他养狗不是简单玩玩 , 而是深入进去 , 刨根问底 。 为了培育纯种的珍岛犬 , 他亲自去珍岛买了30多只 , 花了十几年时间培育配种 , 最后证明珍岛犬的原产地在韩国 。
他还喜欢看电影 。 在东京 , 他经常一个人跑录像厅 , 边啃三明治边看电影 , 三年看了1300部 , 相当于日本10年的电影产量 。
通过看电影 , 他把日本研究得很透 。 和养狗一样 , 他看电影不只看情节 , 还用心琢磨导演的意图 , 分析摄影师如何用镜头 。 他曾经说 , 如果生在别人家 , 可能会做导演 。
李健熙尤其喜欢研究各领域最优秀的人 , 是如何登上事业巅峰的 。 为此 , 他把德川家康的录像看了30多遍 , 丰臣秀吉看了10几遍 , 织田信长看了五六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