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古代衙役=现代警C吗?

谈古论今:古代衙役=现代警C吗?古代衙役与现代警C不同 。 古代并无现代意义之警C , 这是一个铁的史实 。 首先古代衙役多为贱民 , 而古代衙役由良民沦为贱民 , 又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 。 衙役 , 即衙前之役的简称 。 衙 , 即衙门 , 就是官府 。 役 , 即劳役 。 衙役 , 即在衙门中服役的人 , 他们管包括征税、捉贼在内的各种工作 。 用现在话说 , 就是基层办事人员 。 在熙宁变法前 , 历代政府以差役法让民众轮流至官府当差 , 在熙宁变法后 , 则由政府向民众收取免役钱 , 然后雇人在基层服役 , 这叫雇役 。 (没钱的民众仍要到衙前服役 , 充当衙役 。 )差役与雇役孰优孰劣?黄宗義认为“当复差役” , 他认为雇役弊端太多 , 而差役则“势之不可以为恶者也” , (黄宗義《明夷待访录》)黄宗義认为差役总体上做不了恶 。 差役制是自周、汉至北宋熙宁时期的制度 , 但差役地位也经历了一个由贵转贱的过程 。 在周代及汉代 , 多数基层办事员的地位是较高的 , 如三老等 , 朝廷常有封赏 。 但后来天下大乱、三国鼎立、五胡乱华、南北分立、礼崩乐坏 , 故而过去的基层制度也崩坏 。 在北魏时代 , 李冲立三长制 , 取代周汉之三老 , 至此基层办事员始步入贱途 。 隋唐统一 , 基本继承三长制 , 而至唐睿宗与唐宣宗时 , 差役(包括衙役)已经“至困至贱 , 贪官污吏非理徵求 , 极意凌蔑 , 故虽足迹不离里闾之间 , 奉行不过文书之事 , 而期会追呼 , 笞箠比较 , 其困踣无聊之状 , 则与以身任军旅、土木之徭役者无以异 , 而至於破家荡产 , 不能自保 , 则徭役之祸反不至此也” 。 (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役考》)正如马端临所言 , “差役之名 , 盖後世以其困苦卑贱 , 同於徭役而称之 , 而非古人所以置比、闾、族、党之本意也”(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役考》) 。 ――为什么谓之差役?原因在此 。 其后王安石变法 , 改差役为雇役 。 但雇役之贱 , 并无改变 , 乃至更甚 。 这是由于既为雇役 , 则很多人家宁愿花钱免役 , 也不愿再沾衙役(即基层办事人员)的边 , 如此剩下的就多是流氓混混无赖们加入基层办事人员行列 , 其整体素质更趋恶劣 。 在古代 , 衙役不能参与科举考试 , 且在不做衙役后要经过三代才能重新获得参与科举考试的权利 。 所以一旦有人做了衙役 , 其家族为了整体利益往往会将其从家族中除名 。 可见古代基层办事员之卑贱 。 由上可知 , 古代衙役与现代基层公务员有天渊之别 。 这也是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之警C的证据之一 。 古代衙役中担负部分现代警C功能的 , 如黄宗義所言“(宋代)耆长、弓手、壮丁以逐捕盗贼 , 今(即明代)弓兵、捕盗之类”(黄宗義《明夷待访录》) , ――但这些衙役只是“逐捕盗贼” , 也就是在盗贼犯案后去逐捕 , 而缺乏事前防范犯罪的功能(如今之巡警的功能) 。 所谓防患于未然 , 所谓防病重于治病 , 防范犯罪显然也重于抓捕罪犯 , ――而在古代从根本上维持社会治安即事先防范犯罪的工作是由民众自己完成的 , 比如保甲制等 。 如梁启超曾言 , “(家族中)有乡团 , 本保及三保联治机关分任之 , 置枪购弹 , 分担其费 。 团丁由壮年子弟志愿补充 , 但须得耆老会议之许可 。 团丁得领双胙 , 枪由团丁保管(或数人共保管一枪) 。 ”(梁启超《中国文化史》)梁启超家族中的这种持有现代武器(枪)的乡团 , 就是清代民间自治组织 , 他们拿枪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 。 其实 , 早在满清刚入关时 , 曾禁止过民间持有武器 , 但仅一年就禁不下去了 , 理由很简单 , 民众没了武器 , 而当时又无现代意义之警C , 社会治安必然崩溃!因此在清初禁民间持有武器一年后 , 多尔衮不得不撤销武器禁令 , 将武器交还给民众 , 以便他们能维护社会治安:近闻民无兵器 , 不能御侮 , 贼反得利 , 良民受其荼毒 。 今思炮与甲胄两者 , 原非民间宜有 , 仍照旧严禁 , 其三眼枪、鸟枪、弓箭、刀枪、马匹等项 , 悉听民间存留 , 不得禁止 。 其先已交官者 , 给还原主 。 (赵尔巽《清史稿》)这样 , 当时的社会治安 , 才重新得以恢复 。 而在清末 , 中国境内的各种会道门组织是很多的 , 如红枪会、大刀会、小刀会、义和拳、红灯照等等 , ――注意 , 这都是些舞刀弄枪的武化组织 , 若有现代警C , 就不需要有这些组织了 。 事实上这些组织有的是合法的 , 就是民间自卫自强性质的组织 。 政F之所以允许其合法存在 , 就因为当时的社会治安有赖于民众自己去搞定 , 这就是十足的理由 。 可见 , 古代维持社会治安主要靠的是民众自治组织 , 而非衙役(耆长、弓手、壮丁 , 或弓兵、捕盗之类) 。 所以 , 古代并无现代意义之警C , 这是一个铁的史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