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筹措经费能力
_原题为 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筹措经费能力
当前 , 我国公办高职院校办学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 , 其他渠道筹措经费有限 , 这种状况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一是不利于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 。 2012年以来 , 我国政府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比例连续八年保持在4%以上 , 近三年每年都超4万亿元 。 今后政府财政投入继续大幅增长可能性较小 , 而且摊大饼式的投入也很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 高职院校如果过度依赖财政拨款 , 容易产生惰性 , 没有动力去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 就不会想方设法提升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 另外 , 部分高职院校不珍惜政府所拨经费 , 滥用财政拨款 , 过度更新使用设备 , 存在高价采购的设备多年封存的情况 。
二是不利于高职院校切实承担社会服务职能 。 在当前的办学经费投入状况下 , 高职院校主要承担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责任 , 主动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 特别是一些办学经费比较充裕的学校 , 没有迫切服务社会的愿望 。 据《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统计 , 2018年度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与技术交易到款额合计超过1000万元的高职院校只有136所 , 不到全国高职院校的10% 。 即使是科研社会服务经费前200名的高职院校中 , 仍然有41所高职院校的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或技术交易到款额是个位数 , 有些甚至为0 。 这些数据表明部分高职院校很少或基本没有开展相关的社会服务 。
三是不利于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有效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 为此 , 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 , 但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依然不足 , 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还有待加强 , 究其根本原因 , 在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从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去思考 , 没有积极主动服务企业发展 , 并与企业在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同体 。
四是不利于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 当前 , 技术更新、产业转型升级日趋加快 , 高职院校需要通过专业结构动态调整、课程内容优化更新等 , 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 。 然而 , 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体的高职院校 , 因为不是按照生产的产品(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和销路”获得办学经费 , 导致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等对接不到位 ,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能实现精准供给 , 高端就业、高质量就业的学生很少 , 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 。 另外 , 学校也很难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 ,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
因此 , 要在保证政府基本财政投入 , 积极争取教育事业收入、各类专项建设经费和社会捐赠等的基础上 ,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多元化筹集职业教育经费 , 特别是要着力提升高职院校通过加强社会服务筹措经费的能力 。
第一 , 政府要出台系列政策 , 鼓励院校多元筹集资金 。 各级政府要调整教育经费拨付机制 , 在保证基本办学投入的基础上 , 适当扩大绩效拨款、竞争性拨款、专项拨款的比例 。 政府可以把区域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技术转移平台、产业研究院、公共实训中心等建设 , 退役军人、农民、企业员工等培训 , 以及精准扶贫等工作 , 作为政府委托项目 , 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竞争性委托给高职院校承担并支付相关的项目经费以及奖补经费 。 政府还可以用教育券、技术创新券、培训券等方式将部分教育经费发放给学生和有培训需求的社会人员 , 让他们自主选择相关学校 , 激发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和参与竞争的动力 。 同时 , 政府要出台政策规定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收入的结余 , 可作为劳动报酬 , 不纳入绩效总额 ,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
第二 , 教育部门要顶层设计 , 引导院校加强社会服务 。 要把社会服务能力和成效作为评价高职院校的重要维度,作为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遴选的基本条件;继续发布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榜单;引导高职院校利用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 , 面向市场 , 满足企业需求、呼应社会期待 , 积极开展技术咨询、社会培训、助力新兴产业发展等服务;允许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相关工作作为企业实践经历;使高职院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 , 增强吸引力 , 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三 , 高职院校要转变理念 , 增强服务意识服务能力 。 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 , 高职院校要有危机意识 , 摒弃“等、靠、要”思想和完全依赖政府财政拨款的思维 , 主动面向市场 ,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 在深入分析行业企业真实需求的基础上 , 扎扎实实做好“五个对接” , 并通过为企业解决技术更新、生产流程改造、员工培训等问题 , 筹集相应的经费 。 这一部分市场潜力和增量巨大 , 部分高水平高职学校的社会服务创收可达到学校全年预算支出的20%—30% 。 通过社会服务筹资深化产教融合 , 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 , 既能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 又能较好地补充学校的办学经费 。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 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地方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机制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推荐阅读
- 疾病|泰康在线发布行业首个疾病管理体系 探索服务+控费双赢新路径
- 服务器|揭秘“双11”黑科技:机器人“接管”物流、服务器“不发烧”
- 见习|就业见习服务可以更有品质
- 销售额|热评丨“双11”比拼,要比销售额更要比服务质量
- 服务|服务企业纷纷推出线上优惠 “双11”服务消费走俏
- 东华软件股份公司荣获“2020中国物流与供应链十佳服务商”殊荣|东华软件股份公司荣获“2020中国物流与供应链十佳服务商”殊荣
- 经济|创纪录!京东11.11下单金额2715亿 助力实体经济 服务亿万用户
- 经济|京东11.11下单金额2715亿!助力实体经济 服务亿万用户
- oneAPI|英特尔加速实现XPU愿景:发布oneAPI Gold版本和英特尔服务器GPU
- 星链|SpaceX已获准在加拿大提供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