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容易冲动杀人,事后再次反省,唐太宗对死刑复奏制度的贡献有多大

北京联盟_原题是:容易冲动杀人 , 事后再次反省 , 唐太宗对死刑复奏制度的贡献有多大
死刑 , 又称生命刑或极刑 , 它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惩罚犯罪的一种最严厉的刑罚 , 具有不可挽救的特点 。法律在程序法上对死刑的适用也做出了特别的规定 , 这就是死刑复核程序 。简单的说就是在一审、二审作出死刑处罚后 , 必须经过复核这一特别程序进行复审 , 只有经过复核并且核准的死刑判决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 才能交付执行 。
自西周初年周公提出“慎刑恤罚”以来 , 慎刑思想就成为古代刑事政策之一 。特别是在死刑的适用上 , 要求以严格、周密的程序来最大程度减少冤案的发生 。死刑复奏制度就是这一思路的具体制度化体现 。唐太宗并不是死刑复奏制度的首倡者 , 但他对死刑复奏制度的完善贡献很大 。
隋唐|容易冲动杀人,事后再次反省,唐太宗对死刑复奏制度的贡献有多大
两次错杀换来唐代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据《贞观政要》记载 , 唐太宗也认识到“人命至重 , 死者不可再生 , 用法务在宽简” 。司法部门判处死刑 , 多上奏几次就可以多复核几次 , 尽可能避免错杀 。史书记载 , 此后“全活者甚众” 。
第一次错杀卢祖尚
贞观初年(627年) , 交州(治所位于今越南河内市附近)都督(军政长官)遂安公李寿因贪污冒领国库公款被革职治罪 。唐太宗委派瀛州(治所位于今河北省河间市)刺史(行政长官)卢祖尚前往查处此事 。
【隋唐|容易冲动杀人,事后再次反省,唐太宗对死刑复奏制度的贡献有多大】卢祖尚并不了解交州的状况 , 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差事 。后经了解 , 交州历来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 那里的百姓几乎还生活在原始状态 , 是个南蛮之地 。加上文化知识又没普及 , 风俗习惯和语言也无法沟通 。最致命的是 , 那里可有夺人性命的瘴气啊!
于是卢祖尚后悔此项差事 , 迟迟不肯赴任 。甚至对唐太宗说:“这些日子臣偶感风寒 , 引发了旧病 , 一周半个月的也好不了 , 恐怕是不能马上去交州上任了 。”
隋唐|容易冲动杀人,事后再次反省,唐太宗对死刑复奏制度的贡献有多大
唐太宗说:“普通平民百姓答应的事情 , 都必须守信用 , 你作为大臣 , 当面答应朕的事 , 怎么能转身又反悔?还是早点动身去交州上任吧 , 三年后一定把你调回来 。你不要再推辞了 , 朕不会食言的!”
卢祖尚不为所动 , 仍然不愿去交州赴任 。他对唐太宗说:“岭南是经常流行瘟疫的地方 , 在那里生活的人 , 每天都得饮酒活血 。而臣偏偏不会喝酒 , 一旦去了那里 , 恐怕是回不来了 。”
这下李世民彻底怒了 , 立即派人将卢祖尚拿下 , 说:“作为皇帝安排一个人做事 , 他竟敢不服从 , 如果都像他这样 , 以后我还怎么号令天下?”就这样 , 年仅三十多岁的卢祖尚当即在朝廷上被斩杀了 。
不久 , 李世民觉得卢祖尚虽然有失臣子的礼仪 , 但杀了他也太过分 。
于是 , 将卢祖尚官复原职 , 保其子孙世代为官 。
第二次悔斩张蕴古
贞观五年(631年) , 河内人李好德得了精神病 , 整天胡言乱语 , 言语之间对朝廷和皇帝多有不敬之词 。当时 , 妄议朝政是重罪 。唐太宗当即下令将李好德逮捕收监 。
负责此案的是中书省张蕴古 。他在调查中发现事有蹊跷:李好德喜怒无常 , 神志不清 , 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 。按照法律规定 , 精神病人说犯忌讳的话 , 可以减免处罚 。
唐太宗听完张蕴古的案情汇报 , “许将宽宥” , 决定不再追究李好德 。皇帝的赦令一下 , 张蕴古就兴冲冲地来到狱中把好消息告诉了李好德 , 此举恰好被监察御史看见 。令监察御史惊讶的是 , 张蕴古当天在牢房里摆开棋盘和李好德对弈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