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读|我们有多少机会将宜居的环境留给后世丨Editor's Pick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我们有多少机会将宜居的环境留给后世丨Editor's Pick
本周 Editor's Pick 当班编辑何珊珊 , 她推荐的书是美国人类学家罗安清的作品《末日松茸》 。
单读编辑何珊珊的推荐语: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是在现代化和进步的框架中长大的 。 我们几乎对这一套生存法则深信不疑 , 比如人与自然的分离 , 自然是科学观察解剖的对象 , 是可供转化为财富的资源;比如人被假设成以个人利益为目的的自足个体 , 误认为发展等同于无情个体的扩张与征服;比如时刻表的重要性 , 如果一个人要在现代社会生活 , 就必须加入到统一的节拍中;比如从科学到商业的规模化欲望 , 种植园的成功启发了人们 , 地球上的一切都可以通过规模化赚取更多利润……资本主义的蓬勃 , 让人们陷入进步的迷思 , 一度相信这些是人类生存且幸福的唯一选择 。
但步入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 进步并没有把希望送到眼前 , 相反 , 我们在今天时常体会到的 , 是一种末日感 。 现代资本主义出现后 , 人类对自然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改造 , 结果是环境问题迫在眉睫 , 生命还能否在地球上生存竟成了未知数 。 经济发展没有带来安稳的生活 , 人们担心失业、焦虑阶级 , 我们意识到人是脆弱的 , 很难在个人对个人的竞争中幸存 。 我们看到时刻表以外的时间 , 规模化以外的规模 , 不确定、多样性始终存在于世界变化中 。 今年这场波及全人类的危机 , 再度佐证了进步与发展的局限性 , 它让我们看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 看清理性逻辑的极致便是漠视生命 。 其实进步只是人类的一种想象而已 。
在现代资本主义行将就木 , 危机重重的世界里 , 我们还能怎样生存?停止现代化 , 退回到前工业时代是一种选择 , 但我们无法想象这样做的后果 。 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罗安清思考的 , 是如何在当下继续生存 , 如何与不稳定相处 , 既然这已经成为现状 。 而解决如此庞大问题的突破口 , 竟然是松茸 。 松茸是绝妙的隐喻 , 它生长于受到人类干扰的森林 , 被开采后废弃的林场 , 而松茸的采摘者通常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失败者 , 他们是来自东南亚的难民、失业者等等 , 他们不被雇佣 , 没有保障 , 松茸经过多重转译 , 从产地来到世界各地 , 让参与其中的人生存了下去 , 这一事实 , 正是“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活可能” 。
罗安清的松茸研究串起了生态问题、少数族裔、全球经济 , 我们看到 , 松茸的全球供应链是一个庞杂的网络 , 而不是按严密逻辑沿单一方向发展 。 “彼此缠绕、相互干扰”——罗安清通过松茸牵引出了被进步话语遮蔽的世界 。 松茸与其它物种相互依存才能生长 , 而松茸的贸易也是在合作、协调中展开的 , 这里 , 体现了与其它物种、物种内部协作共存的重要性 , 这场奇特的跨地理、跨文化松茸交易映射了不强调进步的资本主义的可能性 。
罗安清把她从松茸身上得到的启示也运用到了自己的研究里 。 不同于大多数学术书籍 , 有严密逻辑搭建的框架 , 拘谨规范的语言 , 《末日松茸》用罗安清的话说 , 就是“开放的集合体” , 内容与内容间不遵循线性逻辑 , 而是一系列短篇文章 , 甚至 , 她还大胆地用散文的笔法写作 , 用“插曲”等形式安排内容节奏 。 虽然罗安清是这本书的作者 , 但她从来不把这本书的诞生当作自己的功劳 。 她强调 , 松茸研究是协作共存的 , 学者间互相帮助 , 在不同学科、不同文化、不同方法之间穿梭 。 他们的做法是对学术私有化对学者研究造成的伤害的反抗 , 是资本主义废墟里的学术新可能 。
《末日松茸》
罗安清 著
张晓佳 译
薄荷实验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
(点击封面购买此书)
秋之芳香
撰文:罗安清
高松岭狭茸伞立 , 林间满盛秋之香 。
推荐阅读
- 招聘|重点名校毕业的研究生,真实到手的薪资是多少?现实告诉你答案
- 杜鹃花|养不好5种植物,就要赶紧“跳坑”,不然买多少、死多少
- 钱币|硬分币,你了解多少?应该如何收藏?
- 钱币|穿口歪了的元丰通宝,价值大不大,现在多少钱?
-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怎么选择竿长?关乎渔获多少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玉的分类到底有多少种??
- 钓鱼人|钓鱼潜规则知多少?这8种大忌不能犯,全做到的算真钓鱼人
- 银行|不想上班想靠利息生活,那需要多少存款?答案很“扎心”
- 翡翠|蓝水翡翠该怎样挑选?关于它的3不买原则,你了解多少?
- 求职|面试时,人事部门问应聘者:你理想薪酬水平是多少?求职者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