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将PC业务卖给联想,今又拆分,蓝色巨人IBM的未来将如何?( 五 )


曾将PC业务卖给联想,今又拆分,蓝色巨人IBM的未来将如何?
本文插图
罗睿兰
那么IBM真的为时晚矣?斐然 , 机会是均等的 , 只是有时候庞大的企业却未必抵得上中小企业的快速反应 。 这是源自于 一个企业经营的理论 , 大企业的核心问题是 , 一件事要通过很多决策上去判断 , 最终才有反馈和结论 , 但往往这种结论反馈落实到基层 , 机会或许已经失去 。 可一般的小型企业不同 , 特别是在优化供应链结构之后 , 企业内部的管理协同十分迅速 , 上传下达 , 指令从接收到执行可以说十分之快 。 应对新时代的竞争格局和市场格局 , IBM的转型除了要抛弃原有的层级架构 , 也必须更为贴合这个时代的管理模式 。
不过别小瞧了罗睿兰 , 云计算是IBM必须做的事 。
2018年 , IBM斥资340亿美元收购了红帽 , 本意就是希望借助红帽能让自己在云服务这项业务上能够取得领先 。 IBM虽然很早就涉及了云市场领域 , 但从2018 年全球公有云市场数据来看 , IBM 落后明显 , 市场份额不到4% 。 很多人认为IBM 在云端业务不仅错失先机 , 甚至都没有想明白到底应该怎么玩 。 收购了红帽 , IBM似乎才找准了自己在云服务上的道路 。
红帽是一家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公司 , 也是开源软件商业化的先驱之一 , 以定制版本的开源操作系统Linux闻名 。 它维护的Linux和OpenStack发行版在业内享有盛名 , RHEL的名号在Linux界内响当当 , 同时它还是维护Java的行业大佬 , 也是Kubernetes等新兴技术的主要贡献者 。
可以说 , IBM收购红帽是百年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并购交易 , 最后一次颇具争议的并购是收购了莲花公司 。 当时红帽的股价为每股116美元 , IBM给予的价格是160美元 , 溢价超过了60% 。
在新闻稿中 , IBM这样解释关于红帽的收购:据研究表明 , 80%的工作负载还尚未转移到云 , 这是由于当今云市场的专有性质所限制的 。 这将防止数据和应用程序跨多个云的可移植性、多云环境和数据安全性和一致的云管理 。
一旦确认要去做一件事 , 并且这件事十分符合市场价值 , 且可以为IBM带来极大收益 , 那么它就是值得 。
收购红帽也将IBM推向了曙光 , 那一次的战略调整 , 却也是IBM百年历史中诸多调整中具有时代意义的一步 。
资本市场是现实的 , IBM的拆分却不是最后的结局
回顾历史 , 不难发现IBM在经营过程中历经多次收购案例 。 单是郭士纳在职期间 , IBM在软件领域就发起了100多起收购案 , 其中最大的是2008年以49亿美元买下了商务智能软件厂商Congnos公司 。 除此之外 , 2002年 , IBM还以35亿美元受够了普华永道咨询业务、2006年以13亿美元收购Internet Security Systems公司 , 2008年以8.45亿美元买下瑞典的软件开发工具供应商瑞丽致等 。
这里要说明的是 , 收购与卖掉亏损或者说不盈利的业务 , 实际上是任何一家企业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的选择 , 这并非IBM仅此一家 。
除了收购之外 , 近年来 , IBM也曾经相继卖掉一些认为不盈利的业务 , 譬如2002年的硬盘 , 2004年的个人计算机业务 , 2007年的打印机业务等等 。 IBM依据需要逐渐将认为低价值、低利润的业务逐渐剥离了出去 , 这也很符合后来者制定的IBM需向高价值领域发展的理念 。
之前也说过 , IBM在云计算的初期投入上极少 , 以至于同行先行而上抢占市场占有率 。 也因此之后才有了收购红帽的举动 , 且红帽在云服务的层面 , 在业内十分具有知名度 。
新晋的管理者带来的理念自然是不同的 , 罗睿兰时代总算是建立起了云计算的产业版图 , 为IBM开辟了新篇章 。 但很可惜的是 , 还未等到施展 , 后继者就来到了 。
他就是现任IBM的CEO , Arvind Krishna , 也是他曾经在担任IBM云计算和认知软件部分负责人期间提出的收购红帽 。 在他看来 , 混合云是公司未来增长的最好机遇 。 且Krishna还挖来了美国银行的CTO Howard Boville担任IBM云平台高级副总裁 , 负责IBM的云业务 。 IBM曾与美国银行合作开发了服务于金融行业特定需求的定制化公有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