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将PC业务卖给联想,今又拆分,蓝色巨人IBM的未来将如何?( 三 )


有媒体认为IBM是在断臂求生 , 这种强烈不看好IBM的原因之一也得益于巴菲特在2018年清空了全部IBM的股票 , 被誉为投资界之神的巴菲特此举给予外部的投资者仿佛敲响了一记警钟 , 所有人都纷纷开始唱衰IBM 。 断言 , 它不符合时代的企业文化、深藏于骨髓里的老旧基因、似乎还停留在上一个世纪 。 可谁能说IBM绝对没有远见?并非如此 , 云计算也的确不是IBM一时的构思和冲动之下的决策 。 而纵观IBM在历史进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采取的战略改革 , 都并未真的消极过 。 只是 , 时代变了 , IBM的架构和层级制度也随着越完善越难动的局面 。
自由放任主义 ,政府不甘于企业建设 , 美国的自由放任主义也成就了一批致命的商业巨子 , 相较于同一时期的清政府 , 它显得开放、公平许多 。 当然 , 这是建立独立宣言之后的一段时期内 , 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 , 也让这种原有的放任形态变得不那么合理 , 贫富差距一下子就将这种开放的形态打破 。 不过后来的美国 , 也的确很符合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所预见的那样 , 依靠工业生产来推动经济进步、依靠银行来灌溉经济运作的城镇化国家 。
时代赋予企业家的意义是什么?那就是机遇与挑战 。 老沃森历经了一战和1920年的经济危机 , 之后又历经数次的反托拉斯 , 此间IBM不仅面临着技术带来的变革也必须应对政府与竞争对手共同发来的挑战 。 这些因素的背后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完善也是IBM过于强大的体现 , 已经吸引了诸多的目光 。
曾将PC业务卖给联想,今又拆分,蓝色巨人IBM的未来将如何?
本文插图
当然 , 老沃森是个非常善于捕捉机会的人 , 二战之后 , 对信息的处理需求增加 。 比如 , 军队伤亡情况的汇总、人口普查、美国向世界特别是欧洲投资的“马歇尔计划”等都需要分析、规整信息 。 由此 , IBM步入了第二个十年稳定且快速的发展时期 。 也恰好是这20年的黄金时期 , 使IBM拥有了大量的资金 , 用于电子时代的博弈 。
时代是很残酷 , 不问而来之 , 可作为创立者老沃森发挥出了商人自有的敏锐和格局 , 战争时期也是IBM快速崛起的时期 。
回顾IBM的初期景象 , 也就是十九世纪上半叶 , 的确它很宏伟 。 岁月的场合和洗礼也并未总是将命运之绳光顾在IBM肩上 , 即是巨人也的确该承担些许常人从未经历过的事 。 只是自老沃森之后 , 无人再将IBM视为全部 , 准确地说 , 后继者的任何一次行为 , 大多是建立个人主义与经营者角度去看待 。
你无法逼迫一个后继者将它视如己出 , 我们所看到的也仅仅是这个庞大巨人的冰山一角 。
成于郭士纳 , 败于彭明盛
IBM的每一个继任者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眼光和格局 , 他们对于商业和IBM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方式 。
1994年郭士纳在一次会议演讲中提到过云计算 , 只可惜那时候它仍旧是一个雏形 。 那么为何没能继续延展下去?这大概归结于他的后继者彭明盛 。
【曾将PC业务卖给联想,今又拆分,蓝色巨人IBM的未来将如何?】
曾将PC业务卖给联想,今又拆分,蓝色巨人IBM的未来将如何?
本文插图
郭士纳
事实上 , IBM在2007年就开始布局云计算 , 同年11月发布业界首个云计算商业解决方案“蓝云”(Blue cloud)计划 。 之后的2008年8月再次宣布 , 将斥资3.6亿元在美国罗来纳州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 。
紧接着2009年的2月 , 为了加快进军云计算领域 , IBM成立了新的云计算部门 。 同年 , IBM实现了每股收益10亿美元的目标 。 跟着彭明盛在2010年发布的“公司2015路线图”中写道:到2015年 , 实现每股收益20美元 。
远大的理想和职业经理人自身的抱负 , 彭明盛在努力摆脱郭士纳的阴影同时也并未停下过脚步 , 只是直到他卸任的那一年 , 也就是2012年 , IBM的云计算业务的商业模式却还只是在兜售云计算的服务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