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5G之外华为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业务方向?,华为版图在扩张:手机遇阻之后( 二 )


李汉国心里也清楚 , “两广居民不愿意房子被穿墙打洞 。 ”但针对广州电信提出的痛点问题 , 团队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自主研发出了可有效弯折的“隐形”光纤、联接设备及灵活布线的穿管机器人等 。
除了面向家庭光网的解决方案 , 李汉国还把采访人员拉到了展区的另一侧 , 指着全光联接在工业制造行业的应用案例说到 ,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 , 光纤网络将延伸至每台机器 , 全面融入企业和工业等各领域 , 但“这又是最难的” 。
据李汉国透露 , 目前华为的全光联接智能工厂项目经过了3年预研 , 2年市场调研 , 乐观预判这仍将是一个需要历尽多年的大工程 , “物与物的联接 , 协同AI技术 , 对精密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会更为严格” , 而这期间投入的研发成本自不可估量 。
“光通讯业务从1997年至今 , 一直都是华为公司中盈利最好的产品线之一 。 ”这让李汉国又充满信心 , 毕竟在中国做光传输设备的厂商中 , 除了中兴、烽火等 , 华为是全球最大的厂商 。 另外 , “海思的负责人何庭波最早就是从光传输芯片的开发做起” , 他透露 , 华为手中紧紧握着光通讯业务涉及的关键元器件的技术开发等核心能力 。
特别是在低端光通信芯片方面 , 华为已经完全实现了进口替代 , 即使美国实施技术封禁 , 其在光通信领域的研发也是“免疫”的 。
手机遇阻后
因为多年站在运营商身后 , 导致在5G来临之前 , 不少人对华为的认知还停留在 , “华为就是卖手机的 。 ”当然 , 这是建立在其每年数以几亿计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基础上 。
实际上 , 手机业务之于华为的重要性 , 从其年报中也能窥见一二 。
2019年 , 华为总营收超8500亿元 , 以手机为主的华为消费者业务营收占比高达54.4% , 共计4673.04亿元 , 同比增长了34.0% 。 而华为起家的运营商业务营收则为2966.89亿元 , 同比增长了3.8% , 占总营收的34.5% 。 单单对比营收数据 , 华为toC的消费者业务已然超过了to运营商售卖通信设备带来的收入 。
于是 , 当华为手机中的核心硬件芯片和软件操作系统被卡脖子后 , 不少善意的评论者开始对华为表达着担忧:海思麒麟芯片用一颗、少一颗 , 一旦存储告罄 , 供应未恢复 , 手机无法生产 , 这无异于数以几亿计的华为手机用户 , 即将面临“大逃亡” 。 华为接下来的命运向何?
实际上 , 从微利的传统硬件领域 , 华为早就转型成为了一个ICT服务商 , 并在“软实力”方面潜行多年 。
2019年5月19日 , 谷歌“釜底抽薪”宣布对华为停供GMS服务的那一刻 , “(华为)就只有一条路可走 。 ”华为消费者业务CMO朱勇刚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没有GMS的安卓是什么?它没有意义 。 ”
两个月后 , 华为就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 “它是被催化的 。 ”朱勇刚并不避讳谈及 , 外部大环境“逼迫”华为在自主操作系统的研发节奏上提速 , 即便如今鸿蒙已经进入2.0版本 。 “它(鸿蒙)并不是手机系统的一个简单替代 。 ”作为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 , 王成录说 , 华为的自主操作系统要面向未来的全场景融合 , 即“1+8+N”战略 。 “1”便是手机;“8”是眼镜、平板、PC、智慧屏、手表、音箱、车机、耳机这8类基础硬件产品;而“N”则是指投影仪、打印机、电动自行车等智能联网设备 。
被技术封禁是突发且不可控的 , 给核心的手机业务蒙上了一层阴云 。 但这是否意味着 , 华为在全球市场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好消息是 , 如上文所述 , 华为在中国的通讯产业中依然具有强大的设备和能力开发优势 , 这会为华为发展新业务铺路 。
但坏消息也如影随形 , 在华为为自己寻找新的道路之时 , 它正面临着一场市场占有率的保卫战 。
打破业务边界
多年前就职于智能手机品牌宇龙酷派的李旭青 , 见证了中国手机市场格局从“中华酷联”变为“华米Ov” 。 谈及国内自主操作系统的研发 , 他觉得始终是“只听楼梯响 , 不见人下来” , 直到华为将握在手上的鸿蒙这张“牌”打向市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