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传记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诗意是一种缓慢的“烧脑”( 六 )

烛短宵长 , 月明人悄 。 梦回何事萦怀抱 。

撇开烦恼即欢愉 , 世人偏道欢娱少 。

软语叮咛 , 阶前细草 。

落梅花信今年早 。

耐他风雪耐他寒 , 纵寒已是春寒了 。

多年以后 , 顾随之女顾之京整理父亲遗作 , 发现在1957年同样用这两句次填了一阙《踏莎行》: 

昔日填词 , 时常叹老 。 如今看去真堪笑 。

江山别换主人公 , 自然白发成年少 。

柳柳梅梅 , 花花草草 。

眼前几日风光好 。

耐他风雪耐他寒 , 纵寒已是春寒了 。

师徒二人相隔十余年的两首词 , 选用了同一个词牌 , 同一个韵脚 , 所用意象也隐隐相似 , 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唱和 。 在电影中 , 导演选用了一男一女两个人声 , 分别吟诵这两首词 , 错落地剪辑在一起 。 笔者仿佛看到叶嘉莹和顾随先生跨越时空在推杯换盏、吟诗作赋 , 师生的默契体现在了诗词之中 。

 

但副导演沈祎提醒道 , 这也完全可以理解为与叶嘉莹、顾随毫不相干的两位后来人 , 在多年之后重读他们的诗词 , 在词中寻找自己的感受 。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每个人都能从一首词中窥见自己 , 这可能也是诗歌本身隽永的魅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