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志愿军通信兵黄吉福:“我是替战友活下来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参考消息网10月16日报道(文/李铮)
21岁 , 他已经是久经沙场、转战大半个中国的解放军战士 。一声令下 , 从广东一路向北奔赴朝鲜“保家卫国”的战场 。作为容易暴露的通信兵 , 他在金城战役最前沿分秒必争抄收电报 。现年89岁的志愿军战士黄吉福说:“我是替战友活下来的 , 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
坐了7天火车赴朝鲜
尽管1947年冬天参军时只有16岁 , 但从1947年到1952年初的四年多时间里 , 黄吉福参加了围困长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剿匪等 , 从首长身边的警卫员到“首长眼睛”的通信兵 , 入朝作战前 , 他已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 。
1952年春节之前 , 黄吉福所在的45军(入朝后改番号为54军)134师在惠州、东莞一带负责海防 。“我们当时的任务是防止国民党反攻大陆 , 抗美援朝命令来得很急 , 三天整装出发 。”黄吉福说 。
【抗美援朝|志愿军通信兵黄吉福:“我是替战友活下来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接到入朝作战命令后 , 黄吉福和战友们坐了7天火车从东莞抵达安东(今辽宁丹东) 。“我们知道和美国打的是硬仗 , 是反侵略、保家卫国的硬仗 。”
“美国人都进咱们家开打了 , 为了保家卫国 , 我们必须打这个仗 , 这个仗必须打赢 。”黄吉福说 , 战友们听说是执行抗美援朝任务 , 士气特别高昂 , 都盘算着和装备最先进的美国兵较量一下 。
入朝第一年 , 54军在顺川负责保卫西海岸 , 反登陆、反空降 。在西海岸备战训练将近一年半后 , 54军终于等来了硬任务 , 赶赴金城 , 和敌人进行最后较量 。
抗美援朝|志愿军通信兵黄吉福:“我是替战友活下来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资料图片:黄吉福旧照 。(受访者供图)
惊心动魄的13个昼夜
1953年7月13日 , 抗美援朝打响最后一战——金城战役 。到27日零时战役结束 , 是黄吉福军旅生涯最惊心动魄的13个昼夜 , 他说:“每天抱着电台穿梭在前沿阵地上抄收电报 , 炮弹、飞机就在身边 , 但那时候已经不知道生和死了 。”
54军的3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是金城战役的主力部队 , 当面之敌是李承晚的4个师 。在那成了一片焦土的战场上 , 最容易被敌机发现的通信兵既要及时完成通信任务 , 又要保证机关和自己的安全 , 黄吉福和战友们想尽了办法 。
“因为电台有无线电信号 , 敌人的侦察机认为有电台的地方就是指挥机关 , 随即就是狂轰滥炸 。”黄吉福说 , 他们负责师部和军部及各团的联系 , 不能离首长太远 , 但为了防止机关被炸 , 又不能靠得太近 , 所以一直抱着电台围绕在师部100多米的地方工作 。
部队在坑道短暂休息时 , 24小时工作的通信兵位置都在坑道口 。黄吉福说:“电线只能拉出来一点点 , 有信号能工作就可以了 , 天线一长 , 美国的飞机就像苍蝇一样扑来 。”
黄吉福和摇机员、通讯员就这样昼夜不停地在前线阵地寻找隐蔽地方 , 抄收着一步步指向胜利的电报 。“一仗下来 , 我们134师通信队26名战士 , 牺牲了5人 。”
战友就倒在我肩头
1953年金城战役之前 , 黄吉福和河南籍战友高德安一个班次 , 每天一起上班抄收电报 , 一起下班吃饭休息 。黄吉福说:“朝夕相处 , 亲如兄弟 。”
7月13日 , 134师由驻地出发 , 向金城前线挺进 。途中 , 在一条山坳里待命 。“部队待命 , 但电台不能休息 。”黄吉福说 , 他和高德安在临时驻地并排坐着 , 紧张地收发电报 。这时 , 美军的轰炸机群突然来袭 。“我们正准备抱着电台到坑道里躲避 , 一个弹片从窗户飞来 , 射进了高德安的右太阳穴 , 他一下子倒在了我的肩头 。”
“等我掩藏好电台 , 回来给他包扎时 , 高德安已经停止了呼吸 。”谈到67年前牺牲的战友 , 黄吉福哽咽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