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志愿军通信兵黄吉福:“我是替战友活下来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五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资料图片:薛广文近照 。(受访者供图)
【人物简介】
薛广文 , 山东人 , 1930年1月出生 。1945年7月考入长春市满慈医院创办的护士学校 , 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 , 经历解放战争 。1950年10月、1952年6月两次赴朝鲜战场 , 1953年8月回国 ,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主要从事阵地防疫、救治伤员工作 。
志愿军老战士徐福绵:“没有一人因抢救不当死在我手里”
参考消息网10月14日报道(文/白涌泉)
今年91岁的徐福绵依旧耳聪目明 , “我现在头脑非常清醒 , 夏天我双耳能听见蚊子‘嗡嗡声’ , 站着双眼能看见地上的蚂蚁” 。
“最让我骄傲的是 , 我行医一辈子 , 从没有一个人因为抢救不当而死在我手里 。”徐福绵对采访人员说 , “我在朝鲜战场上抢救过多少人 , 我没有统计过 , 也记不住了 , 但我每天都是能做多少手术就做多少 , 尽全力救治战友 。”
“要想入党 , 得好好表现”
“上学时我就特别想入党 , 但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入党 , 那时党员身份也不公开 , 所以我也不知道谁是党员 。直到党员身份公开后 , 我才知道身边一名医生是党员 。”徐福绵说这位党员同事告诉他 , “想当党员 , 你得好好表现 。”
1951年1月 , 上级命令徐福绵所在的第七陆军医院全部开赴朝鲜 。他们乘坐的火车白天躲在隧道里 , 晚上前进 , 但刚到朝鲜新义州 , 美军就发现了火车 , 虽然部队躲在隧道里 , 但洞口和铁轨全部被美军炸毁 。
从1月至3月 , 徐福绵和部队步行两个月走到三八线附近 。部队都是夜晚行军 , 徐福绵现在回忆起这段经历 , 就一个感觉:无论白天还是夜晚 , 24小时没有一分钟听不到飞机轰鸣声 。
一天深夜 , 部队躲在路旁的壕沟休息时 , 美军投放照明弹 , 美军飞机发现部队后直冲过来 , 一顿扫射 。徐福绵清楚地记得 , “子弹从我的眼前穿过 , 打到地面上直冒烟” 。
有了这一次教训后 , 部队决定找两个人作为先行军 , 白天先走100里 , 找到当地村镇领导安排好宿营 , 再接应后续部队休息 。这两个人中 , 有一名是懂朝鲜语的朝鲜族护士 , 另一个人就是徐福绵 。
当时徐福绵非常积极 , 主动申请承担这项任务 , 因为他想起了战友说的那句话:“要想入党 , 得好好表现 。”就这样 , 部队一站站行军到达前线 , 徐福绵不怕艰险 , 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
4月 , 党支部大会正式通过徐福绵的入党申请 , 他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
抗美援朝|志愿军通信兵黄吉福:“我是替战友活下来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资料图片:徐福绵抗美援朝时期留影 。(受访者供图)
设计十字形防空洞手术室
1951年7月 , 志愿军后勤部三分部指示部队另选地址 , 派工兵部队协助建立安全防空洞地下医院 , 由徐福绵负责设计 。
新的医院分内外科两个区域 , 并用树木装饰防空洞四周 。当时徐福绵特别设计了“十字形防空洞手术室” 。这个手术室分为五个房间 , 在四个房间的交叉点设置第五个房间 , 作为洗手消毒间 , 这样不仅方便 , 而且极大地节省了洗手时间 。在洗手消毒间 , 他让工兵把水箱固定在高处 , 用水箱自身的压力出水 , 这样就可以使用简易的“自来水”了 。这是在当时条件下 , 做到无菌洗手消毒的好办法 。
每到一个地方 , 部队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临时手术室 。刚到三八线附近时 , 徐福绵带领两名军医助手、麻醉师和两名护士 , 建立起一个简陋的手术室 。
那次部队到达目的地时天刚蒙蒙亮 , 美军发现了给部队送物资的朝鲜车辆 , 随后就是狂轰滥炸 。等徐福绵走出防空洞时 , 那片区域只剩下一栋房子 , 他们就用这仅有的一间房子作为手术室 。首先用白布将墙的四周围起来 , 并用钉子固定 , 防止灰尘掉落 , 保护手术室无菌环境 。随后 , 用箱子和门板搭建了一个临时手术台 , 最后点燃汽油灯照明 , 这样就达到了手术的基本条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