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读书周报|《红岩》与“阎红岩”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红岩》与“阎红岩”
★承继文匯传统 秉持讀書品质 ★ 文汇读书周报 ID: whdszb
文汇读书周报|《红岩》与“阎红岩”
本文插图

《文汇读书周报》第1812号第六版“书人茶话”
(2020年9月25日发行)
“我 , 大半辈子的编辑兼选家 , 同步写作文艺评论 。 ”这寥寥数语是阎纲先生对自己一生从事文学工作的总结 。 其实 , 今年89岁的他见证了中国17年(1949—1966)与新时期当代文学的繁荣 。 17年的代表作“三红一创”(《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以及《烈火金刚》,阎纲都参与了组稿并撰写评论 , 尤其是因为宣传、评论《红岩》 , 阎纲更是被作协同仁称为“阎红岩” 。
文汇读书周报|《红岩》与“阎红岩”
本文插图

阎纲先生
《红岩》与“阎红岩”阎纲
魏 锋
会写评论的编辑才有发言权
1956年底 , 24岁的阎纲从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 , 分配至《文艺报》从事文学编辑 。
那时的《文艺报》可谓文坛晴雨表,由张光年、侯金镜、冯牧、黄秋耘等文化大家主持 。 张光年的文质彬彬 , 侯金镜的扎实严谨 , 冯牧的敏锐热情 , 黄秋耘的简约精当 , 给年轻的阎纲留下深刻印象 。
“你自己学会写评论,编辑别人的评论文章才有发言权 。 ”谈起往事 , 阎纲至今对《文艺报》和侯金镜满怀感恩之情:“在从事文学编辑和学写文学评论方面 , 《文艺报》是我的摇篮 , 侯金镜是我的恩师 。 ”
阎纲进单位后 , 作为直接领导的侯金镜就开始向他传授经验:“你自己有了创作实践 , 方知评论的甘苦 , 约稿时才能与作者产生共同语言 。 ”“工作中既要一丝不苟 , 更要有胆有识 。 ”为帮助阎纲尽快成长 , 侯金镜还“利用职权”尽可能让他的岗位相对固定 , “要争取在自己的领域有发言权” 。
在侯金镜的指导下 , 阎纲从《红旗谱》《红日》《红岩》和《创业史》等作品开始了评论工作 。 广泛的采访 , 帮助他结识了一批著名作家 , 既开阔了眼界 , 也为以后从事文学评论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文汇读书周报|《红岩》与“阎红岩”
本文插图

他曾拜访茅盾、丁玲、叶圣陶等文学大家 , 与邵荃麟、刘白羽、严文井、张天翼、阮章竞、李季、萧乾、钟惦棐、邹荻帆等常有往来 , 采访过来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著名作家巴金 , 在北京西城区团委采访过即将出版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的王蒙 , 还专程赴鞍山采访草明并同工人座谈这位女作家的工人题材长篇小说 。
他还曾向老作家叶圣陶、老舍等人约稿 , 发表他们的创作谈;与名重一时的文学评论家李希凡互有往来 , 发表其文学评论;与部队作家王愿坚更是经常见面 , 还写过推荐文章 。
阎纲曾采访或拜访过的作者还有:长篇小说《敌后游击队》《战火中的青春》作者刘流 , 散文家、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作者杨朔 , 当时正忙于将小说《李双双》改编成电影剧本的作家李凖 , 因《暴风骤雨》而闻名的湖南作家周立波 , 山西“山药蛋派”作家领袖赵树理等 , 甚至 , 他还拜访过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 。
《红岩》是共产党人的正气歌
“多次拜访 , 我同《红岩》责编张羽熟悉起来 。 张羽几下重庆 , 同两位作者通宵达旦把第五稿定稿 。 ”阎纲介绍 , 《红岩》故事第一次以回忆录的方式与全国读者见面 , 是1958年2月发表在《红旗飘飘》第六集的纪实文学作品《在烈火中得到永生——记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死难的烈士们》 。 该年10月 , 时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的朱语今到重庆调研并组稿时 , 邀约罗广斌、杨益言创作长篇小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