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摘除“面具”的男孩( 二 )
父子相携 , 在广州援建学校重启新生
南方之行后 , 张平曾经的自卑性格 , 开始有了阳光 。 去广州前 , 他曾无数次幻想那个陌生城市的样子 。 在治病之余 , 父亲带着张平登上了白云山 , 观摩了广州塔 。 而在孩子心中印象最深的 , 则是摆放着喜羊羊模型的商圈广场 。
本文插图
张平在纳雍天河实验学校的书吧里看书 。
“爸爸等我上了大学 , 我们有了钱 , 我再带你们去广州玩一次 。 ”临近返乡前 , 张平无意道出的一句话 , 让张阳泪眼朦胧 。 张阳表示:“我可能无法为广州做什么事情 , 只希望儿子好好读书 , 将来去广州工作 , 报答这座城 。 ”
返回纳雍的父子 , 不断感受到广州释放的友好善意 。 今年6月 , 由广州市天河区投资援建的纳雍天河实验学校 , 迎来了首批1535名孩子 。 张平名列其中 。 张阳则成为了这所学校的门卫 。 这是詹雯考虑到张家的特殊情况 , 特别为张阳安排的工作 , 以便其照顾孩子 。
在崭新的学校 , 他们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 初到该校四年级一班时 , 腼腆的张平以为自己走错了班级 。 后来 , 同学们主动给他搬来椅子让他放书包 , 欢迎这位转学来的班级新成员 。
纳雍天河实验学校副校长彭樱逐渐发现 , 张平在课余时间开始跟同学们围在一起做游戏了 。 还有的老师会给张平“开小灶” , 帮他把因治病落下的功课补上 。
目前 , 张平参加了学校的手工创意工作坊 。 他告诉彭樱 , 自己还想参加学校的合唱团 , “因为合唱团有机会去参加全国性比赛” 。
与张平一起徜徉于校园美好生活的 , 是当地众多易地搬迁户的子女 。 在广州对口扶贫过程中 , 这些百姓住上了新房 , 子女也得以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
“广州先进的教学理念 , 已经在我们这里落地生根了 。 ”彭樱说 。 例如 , 学校里配置了不惧风雨的露天书吧 , 可容纳234人的仁智大讲堂 , 还有功能齐全的美术室、书法室和创客室等教学设施 , 以及星巴克式教师休息室、阅览室 。
更重要的是 , 以往山区小学忽视的德育教育 , 现正在当地“遍地开花” 。 彭樱介绍 , 学校组织孩子们将生活中不需要的物品拿去义卖 , 由此筹集了9158元善款 。 该校将这笔钱捐给了江西的一所学校 , 从而把广州赠予的善意 , 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群 。
如今 , 驻足于纳雍天河实验学校校门 , 或许会有一名身手矫健的“红领巾” , 蹦蹦跳跳地前来问好 。 门卫室的案头 , 摆放着他的读书笔记 。 旁边是该校参与捐款师生的花名册 。
“生活虽不易 , 但人与人之间的大爱 , 还是可以让很多事情得到改善、变好 。 ”彭樱说 。
【南方日报、南方+采访人员】李鹏程 冯艳丹 周甫琦
【摄影】鲁力
【作者】 李鹏程;鲁力;冯艳丹;周甫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