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会泽模式”( 二 )


(二)把扶贫攻坚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 切实增强会泽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 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
选好干部队伍领头羊 。 坚持从脱贫攻坚一线、重点项目建设一线选拔乡(镇、街道)领导干部 , 推动精干力量向脱贫攻坚一线集结 。 2020年调整补充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38名 , 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干部26名 。 全县贫困乡镇党政正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职总体保持稳定 。
下好优化队伍先手棋 。 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开展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项行动 , 发挥青年人才党支部作用 , 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 , 确定农村优秀人才857个 , 安排122个回引对象挂职锻炼 。 全面落实县级备案管理和村组干部任职资格联审制度 , 调整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4名;储备村级后备力量805名 , 2名村(社区)党总支书记获省级百名好支书荣誉称号 。
持续提高一肩挑比例 , 全县345个行政村中 , 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135个、占比39.1% 。 深入实施贫困党员一先双带工程 , 全县2120名未脱贫农村党员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
打好基层党建基础桩 。 启动智慧党建三年行动计划 , 推行乡镇党委书记直接抓党员发展和党委班子成员直接抓村党组织建设制度 , 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党费收缴、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组织按期换届和党务公开等基础工作 。
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 , 今年10个整顿对象集中整顿工作有序推进 。 抓实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四级联创 , 创建双整百千达标乡镇10个 。 深化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 , 累计创建规范化党支部2566个 , 达标率74% 。
培育利益联结助推器 。 深化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和消壳脱薄三年行动 , 通过资源盘活、资产经营、产业带动、异地置业等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 争取省级资金3500万元扶持发展7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项目 , 为7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分红366万元 。
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 表彰第二届百名最美扶贫人物 , 对扶贫干部进行全覆盖轮训 , 对驻村工作队员进行全员体检 。 2020年累计新增财政资金2038.66万元用于提高村组干部报酬 , 月均增资203元 。 投入奖励资金2100万元 , 新创评红旗村585面 , 每获得1面红旗 , 按照村正职500元、副职300元、其他干部200元的标准上调每月工作报酬 。 县级财政安排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资金1800万元 , 对村级正职每人每月增加补助500元、副职增加450元 , 村干部月待遇最高4450元、最低2236元 , 平均达2800元 , 比2018年的1700元增1100元 。 在86个村(社区)启动村干部待遇缩面提标试点工作 , 不断提高村组干部的待遇 , 年底将全面铺开 。
(三)易地搬迁突出全员全程组织化 ,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搬迁前的宣传发动、搬迁中的跟踪服务、搬迁后的发展保障作用 , 保证了全县大规模异地扶贫安置工作的顺利推进 。
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 , 下设指挥部 , 抽调120名优秀干部参与指挥部工作 , 上万名干部起早贪黑、风雨无阻、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动员搬迁 , 形成了十万群众进城、万名干部会战、解决千年贫困的战贫恢弘画卷 , 在不到2年的时间 , 安置区建设271幢221万平方米安置房拔地而起 , 19298户81257人全部顺利搬迁入住 , 一步实现从贫困山区到现代城镇、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工人直过式历史性跨越 。 聚焦省委省政府50个工作目标 , 投资29亿元在县城安置区建设教育、卫生、一水两污、交通出行、便民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项目109个 , 全面保障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 在县安置区建成了扶贫工厂、扶贫车间 , 在城郊集中建成了万亩产业扶贫基地、产业科技园、冷链物流园区 , 通过定向投放岗位、组织外出务工、开发公益岗、就近就地就业等方式 , 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难题 。 县城安置点搬迁群众实现户均就业1.8人 , 就业率达85.7% 。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搬迁前的宣传发动、搬迁中的跟踪服务、搬迁后的发展保障作用 , 新成立街道党工委2个、社区党委(总支)9个、党支部29个 , 建立党群服务、就业创业服务、综治维稳、新时代文明实践四个中心 , 深入实施安居、就业、保障、培训、维稳五大工程 , 做实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 目前 , 搬迁小区两抢案件发生率为零 , 矛盾调处率达100% , 新城欣欣向荣 , 群众生产生活安定有序 , 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
(四)依托中央和省市有关单位优势 ,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引领推动产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持续深化地域合作、优势互补 , 为会泽脱贫攻坚、跨越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
充分发挥各对口帮扶单位的智力资源优势 , 为会泽发展提供先进思想理念和经验做法 , 实现发展理念相促共融 。 中国工程院先后选派多批院士指导支持会泽产业发展 , 先后完成《中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会泽精准扶贫与产业生态研究》等战略性规划 , 广大院士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领着老乡干 , 实实在在做给农户看 , 为会泽本地发展培育一批不走的技术员 , 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 深入推进沪企入滇云品入沪工作 , 3次组织软籽石榴、雪桃等14种会泽农特产品到上海展销 , 为会泽高原特色农业开拓了广阔市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