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界定及其他

诗的界定及其他
诗的界定及其他——随笔·四千三百六十什么是诗?百科说 , 「诗 , 又称诗歌 , 是一种用高度凝炼的语言 , 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 , 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 」我觉得:诗 , 不仅是语言凝炼、形象表达、有节奏和韵律 , 更应讲究意境、思想、哲理 , 及追求前人没有表达过的内容与形式 。 尤后者 , 如前人表达过的 , 那抄抄即可 , 又怎么能叫诗呢?概念说一千遍 , 不如举些个例子 。 如 , 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把你看风景时也在点缀着风景、及两组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之哲理表达了出来 。再如 , 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 表达作者已意识他成长的岁月之黑暗;然 , 这「一代人」没有气馁 , 在黑暗之中、学着寻找光明 。还如 , 顾晓军的「哪里是飞来呵/分明是都飞走了/只剩下你」(原题〈飞来峰〉) , 通过还原事物之本质 , 鞭挞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积习与风气 , 暗讽作者成诗的那年代中普遍的非理性的事物及关系等 。然 ,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呢?都是大白话 , 既没有凝炼、形象表达、节奏与韵律 , 更没有意境、思想、哲理与前人没表达过的内容与形式 。 居然 , 还好意思号称啥「因为她那毋庸置疑的诗意声音具备朴素的美 , 让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 。「毋庸置疑」 , 是不是不许别人评论?而「朴素的美」 , 则是我们扒着诗缝也找不到的 。 「普遍性」 , 大概是为不是诗的大白话、作一种注解吧?不信 , 大家可看看露易丝·格丽克的所谓诗 。「梦幻 我要告诉你这件事:每一天/人们都在死 。 而这仅仅是开始 。 /每一天 , 殡仪馆里岀生新寡妇 , /新孤儿 。 他们端坐 , 双手合十 , /试图决定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 //然后他们进入墓园 , 他们有些人/还是首次 。 他们惊惧哭喊 , /有时惊惧不哭 。 有人倾过身 , /告诉他们下步做什么 , 可能意味着/要说点只言片语 , 有时候/要把泥土抛入敞口墓坑 。 //而那之后 , 每个人都返回那房屋 , /突然那屋里充满访客 。 /那寡妇坐在长沙发上 , 非常庄重 , /于是人们列队走近她 , /有时握她手 , 有时拥抱她 。 /她也找点话向每人说说 , /感谢他们 , 感谢他们到来 。 //在她心里 , 她想要他们离开 。 /她想要返回到那墓园 , /回到那病房里 , 那医院 。 她知道/这不可能 。 但这是她唯一的希望 , /要倒回去的祈愿 。 且只回一丁点 , /并非那么远到结婚 , 远到那初吻 。 」这算什么「梦幻」呢?又算什么诗呢?「我要告诉你这件事:每一天/人们都在死」 , 这需要露易丝·格丽克来告诉我们吗?我们又不是傻子 , 怎么可能不知道「每一天/人们都在死」呢?而「而这仅仅是开始」 , 不过是倒装在「每一天/人们都在死」的后面;因为「我要告诉你这件事:每一天/人们都在死」没有意义 , 所以这种倒装、就也没有意义 。「每一天 , 殡仪馆里岀生新寡妇 , /新孤儿」中的「岀生」 , 只不过是借代 , 以说明殡仪馆每天都会有新寡妇 。 因为殡仪馆每天都会有新寡妇、是白得不能再白得大白话 , 因此这种借代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 而「新孤儿」 , 也不过是「新寡妇」借代后推进 , 指新的精神孤儿 。 余下的「他们端坐 , 双手合十 , /试图决定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 则是描述 , 或说是写废话 。露易丝·格丽克的〈梦幻〉的第一节 , 不过如此 。 第二节的「然后他们进入墓园 , 他们有些人/还是首次 。 他们惊惧哭喊 , /有时惊惧不哭 。 有人倾过身 , /告诉他们下步做什么 , 可能意味着/要说点只言片语 , 有时候/要把泥土抛入敞口墓坑」是叙说 , 连第一节中的借代、推进这类起码的诗的技巧都没有 。第三节的「而那之后 , 每个人都返回那房屋 , /突然那屋里充满访客 。 /那寡妇坐在长沙发上 , 非常庄重 , /于是人们列队走近她 , /有时握她手 , 有时拥抱她 。 /她也找点话向每人说说 , /感谢他们 , 感谢他们到来」还是叙说 , 既没有诗意 , 也没有技巧 。第四节的「在她心里 , 她想要他们离开 。 /她想要返回到那墓园 , /回到那病房里 , 那医院」算诗 , 但露易丝·格丽克紧接着就说「她知道/这不可能」 , 这样、就破坏了刚刚要形成的一点诗味;再接着说「但这是她唯一的希望 , /要倒回去的祈愿 。 且只回一丁点 , /并非那么远到结婚 , 远到那初吻」 , 就都没有意义了 , 难道不是吗?露易丝·格丽克的〈梦幻〉 , 写了个死了男人的寡妇的简单过程 , 而不是感觉 。 诗 , 是该写感觉的 , 而非过程 。 所以 , 露易丝·格丽克的〈梦幻〉不构成梦幻 。而且 , 这首所谓的〈梦幻〉中 , 除露易丝·格丽克没有抓住与挖掘的「倒回去」是诗外 , 就只有两处借代的修辞技巧;其余 , 不过是些每一个能写字、能成文的人 , 都有可能写出来的大白话 。 不是吗?昨晚 , 我在〈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太烂〉中引用了百度知乎作者丁丁胡乱吹捧露易丝·格丽克的诗的「最初读到格丽克 , 是震惊!仅仅两行 , 已经让人震惊——震惊于她的疼痛:『我要告诉你些事情:每天/人都在死亡 。 而这只是个开头』这样的诗像锥子扎人 。 扎在心上」等;其后 , 我在跟跟帖中道 , 「『这样的诗像锥子扎人 。 扎在心上』 , 这是屁话 。 」「『我要告诉你些事情』 , 是大白话;『每天/人都在死亡 。 而这只是个开头』 , 这也是大白话 , 不过是倒装了句『而这只是个开头』 , 能算诗吗?又怎么会『像锥子扎人 。 扎在心上』呢?」「如果我说 , 『你妈 , 要死了』 , 不也『像锥子扎人 。 扎在心上』吗?而这 , 又怎么能算诗呢?」而网友哈哈哈哈一世 , 却跟帖「楼主和顾晓军 都懂个铲铲!」这就是黑话了 。 而对黑话 , 我不予回复 。诗 , 是有约定俗成的 , 是有界定的 , 不能把任何长短句都说成诗 。 而给不成型的长短句颁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 , 就更没道理了 。 是不是?每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可笑的 , 是我写本文、还有人攻击我的电脑 。顾晓军 2020-10-10 南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