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昨日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 。 小组赛2胜3负以末名出线的中国女排 , 连克巴西、荷兰和塞尔维亚 , 第三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 这个过程 , 恐怕非郭女侠的招牌动作“排山倒海”不能形容 。 而32年前就已被时代塑造成神话的郎平 , 再度封神 。举国狂欢 , 不分左右 , 不分贵庶 。 在一个正在告别金牌至上意识的国度里 , 女排金牌不是边际效率递减的那块 , 而是“从0到1”的巨大满足 。 稀缺性决定价值 , 这既对“洪荒之力”的傅园慧适用 , 也对“为国争光”的中国女排适用 。 球类集体项目是体育之花 , “三大球”上的巨大成功 , 有时足以媲美奥运金牌榜上的荣耀 。 两个月前冰岛足球队在欧洲杯上的表现 , 让这个曾经的“破产之国”就此咸鱼翻身 。 而女排 , 大概是中国当前惟一能够染指冠军的项目 , 稀缺性不可复制 。竞技体育从未失却它的魅力 , 但未来很长时间 , 我们都要面临这样一个矛盾:既为中国体育在世界赛场上攻城略地感到自豪 , 又对金牌背后的成本和牺牲感到不值和无趣 。 不过 , 即使未来全民健身和基础体育全面展开 , 竞技体育也不会变得无所谓 , 但只有那些职业化程度很高的体育项目 , 才会产生商业意义上的超级明星 。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 体育的影响无远弗届 。 在1954年的瑞士首都伯尔尼 , 联邦德国击败当时如日中天的匈牙利 , 获得首个足球世界杯 。 “伯尔尼奇迹”极大地鼓舞了从废墟中刚刚站立的德国 , 它所建构起来的战后国家认同以及重建家园的精神动力 , 被历史学家认为对随后而来的德国经济奇迹起到不可估量的支撑作用 。同样的体育精神史诗 ,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亦迸发出来 。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虽然肇始于中国男排 , 但五连冠的中国女排成为这八个字的最佳代言人 , 并浓缩成为“女排精神” 。 在那个白衣飘飘的理想主义年代 , 女排精神激励着为实现民族复兴而砥砺奋斗的全体中国人 , 直至现在这个商业为王的年代 。 人们以为它不绝如缕 , 但它却韧性十足 。 在一个利益多元且不断分层、经济放缓而改革维艰的复杂中国 , 女排精神的里约爆发 , 是上天对中国的一份厚爱 。精神不能代替物质自动在物质世界取得胜利 。 如果将女排精神神化 , 那会是对女排精神最大的误读 。 精神的表象之内 , 是技术、战术和专业增加着胜利的概率 。 女排的夺冠 , 是把专业做到极致 。 没有实力的精神都是鸡汤 , 体操里约之败便是实力使然 , 而非精神不济 。被女排精神所鼓舞的人 , 致敬女排的最好办法 , 是让自己在所及领域变得专业 。 事实上我们不缺乏狂热和精神 , 但缺乏细腻和专业 。 我们不缺乏理想 , 缺乏的是实现理想的手段 。 专业 , 是我们社会经济迟迟不能升级的最大短板 , 也是女排精神一直最想告诉我们的信息 。
推荐阅读
- 抑郁了?别怕,能治好!
- 富士康等苹果供应商被施压:将30%业务搬出中国
- 外媒评述:国际人权论战中国反守为攻
- 美国耕地面积比中国大,为什么粮食产量不如中国?
- 为什么中国有四大发明却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西方了?
- 大桥|中国戒备最森严的大桥,从这路过不得停留,武警24小时轮流值班
- 美宇航局计划4年后送首位女性和一位男性上月球
- 从广场大妈看中国人的幸福感
- 美驱逐中国留学生,恰恰对国内平民子弟是利空
- 黄金周”结论:中国旅游业已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