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作家群|黄灿然:真正的好诗人要放弃很多东西|名家谈创作( 二 )


黄灿然:这是有历史依据的 。 当某一文明盛极 , 必有别的文明来取火 , 以便在该文明衰竭时在别处延续 。 比如 ,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 , 中国佛教就兴盛了 。 而现在西方文明传入中国 , 其中也许有上帝的深意 , 要让西方文明在中国延续和繁茂下去 。 就诗歌而言 , 从新诗以来 , 经过一个世纪的消化、吸收 , 就像我们追赶西方的科技一样 , 刚开始你是学习 , 慢慢你就超过人家了 。
采访人员:特别乐观的一个判断 。 让我想到王蒙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 他说中国文学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 这话还没落地呢 , 就迎来了多少“板砖” 。 因为文化很难有客观的标尺 , 人一反问你证据呢?你就没辙了 , 你就是上天入地找来很多证据 , 都未必有很强的说服力 。
黄灿然: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对比 。 西方现代诗歌已处于无法挽回的衰竭期 , 而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诗歌则处于有着无可逆转的前景的最初形成期 。 有这样一个大背景 , 加之现代汉语及其前身白话文 , 为汉语的新生创造了一个机会 。 现代汉语诗人可以说获得了用现代汉语诗歌重新命名世间事物的机会 。
当然 , 现代汉语诗歌在充满希望的同时 , 也面对各种问题和困境 。 主要问题在于 , 现代汉语诗歌传统积累小 , 薄弱得没有什么压力 , 而它迄今取得的成就 , 主要是借助现代汉语诗歌传统以外的压力 , 也即汉译的压力和掌握外语的诗人承受的西方诗歌的压力 。 你看啊 , 自新诗以来 , 包括大陆、台湾和香港的现代汉语诗人 , 都不断经历以至不断重复一种宿命:创作期短 , 或创造力不足 。 而前辈诗人的先天不足 , 必然造成后辈诗人缺乏人格景仰和诗艺超越的对象 , 也就难有更大的发展 。
“真正的好诗人大多比较克制 , 他们大部分时间在默默写自己的诗歌”
采访人员:我想 , 你刚才的话里 , 还包含了这么一层意思 , 就是中国古典诗歌 , 没有对现代汉语诗歌构成什么压力 , 而之所以如此 , 是因为这两个阶段的诗歌之间有了断裂 。 换言之 , 现代汉语诗歌难以接续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 , 而不得不向外求索以获取发展的源泉 。 不过 , 香港、台湾等地区 , 出于特殊的历史原因 , 并不曾发生这样的断裂 , 这些地区的诗歌是不是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黄灿然:这些地区诗人的创作没有被中断 , 但严格说来也没有产生大的成就 。 其中主要的原因 , 就拿台湾诗歌来说 , 台湾诗歌的语言其本质乃是白话文与古典汉语的混合 , 而不是白话文与汉译的混合 , 即是说 , 台湾诗歌语言仍未完全脱离古典汉语诗歌的命名机制 。 相比而言 , 香港反而多少有了脱离 , 他们建立另一种传统 , 即本土诗的传统 。
采访人员:所谓本土诗 , 是不是说香港当代的诗歌有着很强的地域性 。 然而 , 我们谈论诗歌 , 一般都强调其普适性 。 这该怎么理解?
黄灿然:实际上 , 很多大诗人的写作都有着特定的地域性 。 比如在沃尔科特的诗歌里 , 这一点就体现得比较明显 。 他的诗歌有着很强的加勒比海地域的影响 。 又比如像卡瓦菲斯 , 他的诗歌有很大部分取材于希腊的历史 , 而就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而言 , 也有着鲜明的地域性 。 如果我们再往回溯 , 应该说在中西方古典诗歌里 , 地域性是很普遍的 , 而就一个诗人的写作而言 , 当代的诗人确有这个问题 , 比如说你在新疆写 , 在北京写 , 还是海南岛写 , 在不同的地域写诗 , 写出来的诗 , 你看不出地域上的区别 。 这在杜甫的写作里是不可想象的 。 因为他每到一个地方 , 写下来的诗歌都不同 , 都带上了一定的地域色彩 。
采访人员:以你看 , 现代汉语诗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期?
黄灿然:你身在这个时代当中 , 你是很难了解的 。 就算某个权威人士 , 说现在小说、诗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期 , 也只是他的一种揣测 , 你大可不必太当回事 。 现在有很多人在呼唤伟大的小说 , 伟大的诗歌 。 这样伟大的东西 , 或许已经有了 。 而即使有了 , 你也未必知道 。 但你现在已经知道的东西 , 往往都有问题 。 因为经典 , 是后来人给命名的 , 只有后来人才能看到 。 所以 , 你没必要非要去搞清楚这个问题 , 我们需要的是做好准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