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十八弯”新生( 二 )


初次接待的是一群10-13岁的城里孩子 , 暑假期间被父母安排来做扶贫实践 , 与龙布屯的8户人家同吃同住同劳动 。 他们一边搬砖头、扛沙子、背玉米、放山羊 , 一边和屯里的孩子分享课程 , 思考着生活的苦和学习的苦 , 哪个更苦;物质的缺少和精神食粮的不足 , 哪一种才是真正的“穷” 。
接待城里孩子的前半个月 , 秀秀只对他们重复着一句话 , “吃饭了” , 说过这句话就回自己屋 , 等他们吃完 , 一家人才会出来吃 。 面对外人 , 村里孩子们的表情反馈都是差不多 , 脸向左或向右转九十度 , 眼睛盯着地面 , 不吭一声 。
半月后 , 秀秀开始变成话痨 , 每次看到他们用电脑都羡慕得紧 , 觉得城里来的人都很优秀 。
最后一个城里孩子要走的时候 , 秀秀开始陷入对人生更深的思考 。 或许是在跟城里来的人相处过程中 , 总是见他们玩短视频 , 她突然问:“你说 , 当个网红怎么样?”
转变村民思维的“弯路”
据民政部官网显示 , 大崇村全村17个村民小组、32个自然村(屯) , 现有村民416户、1851人 , 人均耕地不足0.5亩 。 截至2019年底 , 村里依然有98户、590人尚未脱贫 。
无论是蒙玉明想尝试但又会后悔的思想反复 , 还是秀秀当网红的想法 , 有着12年扶贫经验的陈圆圆都表示理解 。
从扶贫志愿者入住龙布屯的第一天开始 , 就不断有带着不同思想、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来到这里 。 对于这些来自外部的信息 , 陈圆圆无时无刻地向村民解释 , 排除村民心中的惑 。
她清楚地知道 , 要改变村民心中的“十八弯” , 远比现实中的曲折山路要难 。 只有村民思想转变 , 才是扶贫项目活下去的核心 。
经过近半年的同吃同住 , 陈圆圆打消了村民的不信任 , 有些村民还会主动找她絮叨家长里短 。
如今 , 集装箱民宿已经完工 , 屯里的人们组织了第一次集体参观 。 当他们踏入民宿的时候 , 陈圆圆望着他们 , 激动地表示这是他们对于现代居住环境的启蒙 , 也是他们共同的事业 。
大崇村党支部书记韦荣成说 , 面对一些直接给东西的扶贫方式 , 他们选择了拒绝 。 他说 , 我们有手有脚 , 可以自己创造财富和收入 。 现在龙布屯打造旅游景点 , 给群众增加收入的同时解决了村民就近就业的问题 。
屯里有了游客
9月10日 , 集装箱民宿开始试运营 , 5位村民经过培训也变身成了服务员、安保和厨师 。 当月15日迎来第一批民宿客人 。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 , 集装箱民宿9间客房入住满房 , 接待了来自广东、广西的19位客人 , 仅客房收入就有近2万元 。 游客在此游玩居住期间 , 还会与龙布屯的村民家庭进行互动 , 体验乡土风情 。
集装箱民宿只是一个宏大计划的开始 , 大崇村将重新运作村民合作社 , 用企业扶贫资金建设的所有固定资产将被赠予村民合作社 , 已注册的“龙布日出”品牌商标也将无偿转让给村民合作社 , 同时通过赠予干股的方式让村民变成股民 , 共同参与到合作社经营中 , 合作社占股51% , 村民占股49% 。 除了占股 , 就职于扶贫项目的村民还将获得工资 。
此外 , 还会建一个养殖场 , 扶贫项目会陆续从大崇村村民手里采购吴茱萸、蜂蜜、走地鸡、旱鸭、鸽子、山葡萄、瓜果豆类等 。 工作组号召村民多养多种多照顾 , 提高品质 , 成一些规模了 , 就往外做包装 , 前店后厂 , 客栈、农家乐是商店 , 这样每个屯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把自己的产品通过这个窗口售卖出去 。
A08-A09版采写/***首席采访人员 刘旻 陈杰
A08-A09版摄影(除署名外)/***首席采访人员 陈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