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焦DeepFocus|马力克最美十五个镜头( 二 )
本文插图
游泳的狗——《圣杯骑士》(2015)
DP:艾曼努尔·卢贝兹基
让马力克最新的作品难以下咽的地方也是它难以苛责的地方(至少对我来说):它感觉像是一部在存在危机和晚年危机的煎熬中完成的电影 。 它与他之前最为标志性的哲学性质电影的不同在于“杯” , 这感觉像是马力克再也无法创造惊奇了 , 只有遗憾将他和他生命中值得铭记的无穷的奥秘联系起来 。 因此在这里 , 卢贝兹基极强的想象力常用以强调存在的浅薄和无味——工厂派对 , 脱衣俱乐部 , 无休止的旋转 , 身份不明的女人们 。 这个镜头在成为这些图片里面最蠢的一个的同时(穿着衣服的狗在游泳池里面追着网球咬着玩具)也达到了一些别的目的——在简单的快乐中透出的崇高壮丽的目的 。 在种种辗转往复中透露出的原始的 , 未自觉的活力 , 在一部刻画绝望如此深刻的电影里 , 反常地让人看到了希望 。
本文插图
受伤的鸟——《细细的红线》(The Thin Red Line)(1998)
DP:约翰·托尔(John Toll)
与斯皮尔伯格(Spielberg)的《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同年发行 , 马力克的这部佳作完全是处在另一个极端 , 它让许多冲着充斥满屏的血腥场面的观众们感到失望了 。 实际上 , 影片是因为马力克真正意义上展现了他第一次相比人类动力学更倾向于动植物 , 相比动作更倾向于哲学探讨的倾向而声名鹊起 , 它的内容如此深刻值得你反复去观看 , 你总是会惊讶于其血腥和暴力场面的匮乏 。 它并没有缺少传统战争片的必要元素 , 但是他们与与众不同的马力克式拍摄手法就如同这一幕所形成得鲜明对比 。 一只受伤的鸟 , 与许多我们普遍看到的自由飞翔的鸟儿形成了对比 , 在泥土中绝望地拍打着翅膀 。 不过它在这里所处的位置——有可能是最激烈最局势紧张的地段的中央——当空军分队正进行着损失惨重的搏杀时 , 将整个画面提升成更为宏观的视角——人vs.自然vs.人的天性 。
本文插图
蝗灾——《天堂之日》(Days of Heaven)(1978)
DP:阿尔曼德罗·阿曼卓斯(Nestor Almendros) , 哈斯克尔·维克斯勒(Haskell Wexler)
这不仅仅是马力克全部作品中最不可磨灭的一幕 , 同时也是美国电影中最标志性的一幕之一 , 即使只拍出了这一幕 , 马力克坚持运用自然光 , 坚持在魔法时刻(摄影最佳时段)拍摄 , 为此付出的一切艰辛都是值得的 。 不对称的豪宅在后部若隐若现 , 理查·基尔(Richard Gere)饰演的表里不一的流浪汉定格在画面的前部 , 所有的一切都沐浴在金粉色的柔光下 , 这一幕定格了永恒 。 那些蝗虫(其实显然是一些花生壳)代表了老式的马力克关于大自然的不可征服性的表达 , 但是在这里 , 它们全体出动使得天空变得可见 , 它们也承担了一种从寓意和叙述的维度上讲述了由基尔的不幸而招来的这一场灾祸的作用 。
本文插图
手轻轻抱着婴儿的脚——《生命之树》(The Tree Of Life)(2011)
DP:艾曼努尔·卢贝兹基 ( Emmanuel Lubezki)
联合DP:皮特·西蒙尼特(Peter Simonite)
这一幕甚至用在了电影海报里 , 真是让人难以理解为什么这个异常简单的镜头却有着如此强大的情感力量 。 不过这确实是一个实际上由卢贝兹基指导 , 第二联合摄影皮特·西蒙尼特拍摄的大师级镜头:那柔软的微微透着粉色的手 , 像是祈祷一般怀抱着 , 最厉害的细节在于婴儿脚上的褶皱以及他蜷缩着的小指头传达了新生命的脆弱和父母的渴望 。 这整个画面让人回想起婴儿尚在他母亲子宫里的情形 , 使其成为了提喻式的几近完美的镜头:由一隅看到了整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