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 |《夺冠》被骂那么久,为何这句公道话至今没人敢说?( 二 )


本文插图

针对本片自愿或不得不的改动 , 我能理解 , 毕竟女排精神早已超越体育 , 承载了太多 。 但有些东西我是理解不了的 , 比如81年那批女排队员的名字为什么提都不提?吴刚饰演的袁伟民教练难道也不配拥有姓名吗?
当然 , 陈可辛应该没法背这个锅 , 毕竟要拍这些半入庙堂的人物 , 其中纠葛太多 , 也不好苛责什么 。
以上说的 , 其实是导演和编剧控制不了的地方 , 那么接下来我要说的 , 是我认为导演和编剧可以做但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
回到影片的主题 , 如果讲的是中国女排 , 那么我们首先要清楚 , 中国女排有三个辉煌期 , 分别是邓若曾、郎平、孙晋芳、杨锡兰、杨晓君领衔的80年代老女排 , 00年代以冯坤、赵蕊蕊、周苏红、张娜为代表的黄金一代和如今拥有朱婷、丁霞、惠若琪等我们熟悉的国家队 。
再来回顾电影 , 老女排在第一幕算讲的完整 , 等到黄金一代登场的第二幕 , 却只讲了一件事:一场他们是如何在自己巅峰已过后败给郎平率领的美国队的比赛 。

夺冠 |《夺冠》被骂那么久,为何这句公道话至今没人敢说?
本文插图

实际上 ,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 , 陈忠和带领那批女排在0:2落后的情况下连扳3局 , 逆转战胜俄罗斯 , 拿下中国女排史上第二枚奥运会金牌 , 这样的故事不香吗?
然而陈可辛分配的篇幅和着重刻画的内容是失衡的 。
如果从81年和16年的比赛里各匀出一点时间 , 或者把片长加长一点 , 把这段故事讲一讲 , 那陈忠和这个人物就更饱满了 , 他从陪打教练成为冠军教头 , 又力荐郎平的这一路 , 就更具深远意味 。

夺冠 |《夺冠》被骂那么久,为何这句公道话至今没人敢说?
本文插图
【夺冠 |《夺冠》被骂那么久,为何这句公道话至今没人敢说?】

我猜 , 这或许也是陈忠和不愿意用真实姓名出现的很重要的原因 。 他是一个很护短的人 , 他肯定不愿意看到自己和昔日的弟子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 。
都说现在国家队练的苦 , 没错 , 是苦 , 但黄金一代练的比现在的姑娘们苦的多 。
那时候的硬件设施依旧比较差 , 要出成绩还是靠练 , 但凡去查查黄金一代的新闻 , 那身练出来的伤病可谓触目惊心 , 而她们就这样为国家拼下了两金一铜 , 但一部名字叫做《夺冠》讲述中国女排的电影 , 却只记录下她们巅峰不再之后的一场失败为焦点 , 我都难以接受 , 何况陈指导呢?
在这里我想批评一下陈可辛 , 之前在他导演的《亲爱的》里 , 就把其中一个现实生活中存在原型的角色来了点艺术加工 , 描述其为了一些事情不得已出卖肉体 , 给当事人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 刚才我说没有突出黄金一代的成绩是败笔 , 那么更大的败笔 , 就是他又用艺术加工的方式 , 伤害了诸多球迷 , 也伤害了陈忠和及中国女排 。
虽然这种伤害是一种“软”伤害 , 毕竟他也提到了黄金一代的成绩 , 硬要较真的话确实找不出什么太大的问题 , 但伤害就是伤害了 ,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
聊完陈忠和就必须要聊郎平了 。
其实郎平没什么好聊的 , 她是中国最成功的排球运动员和教练 , 真正的为排球事业奉献一辈子的人 , 聚集在她身上把故事串起来 , 这无可厚非 。 毕竟要像《最后的舞动》(The Last Dance)那样子一个队员教练讲半天 , 那只能交给电视剧集 。
所以按照影片的叙事逻辑 , 观众最容易将自己带入郎平的视角 , 那么看到第二幕就不会觉得不舒服 , 反而会觉得:哎呀 , 这个女人真不容易(郎平确实不容易) 。
所以说关于《夺冠》最根本的矛盾并不是电影的好与坏 , 而是大家看电影的角度和自我需求 。 如果是资深影迷或中国女排的铁粉 , 自然会感到其中诸多不和谐之处 , 而如果只是为了进电影院看一场电影 , 那么会觉得这是一部挺不错的片子——卡司豪华 , 演技在线 , 工业水准一流 , 商业性与说教性有机结合 , 剧情有不少燃点泪点 , 还有什么可挑刺的呢?
三、一种精神 , 我们还需要中国女排吗?
到底什么是女排精神 , 其实没有一个官方的固定的说法 。
郎平、朱婷、张常宁、惠若琪以及老女排 , 她们说的都不一样 , 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采访说的都不一样 , 这也充分说明了女排精神是随时代变化的 。
女排精神诞生于那个奉行集体主义的时代 。 那个时候的冠军不仅是冠军 , 它象征着中国全面改革努力追上世界步伐的决心 。 当中国女排出征时 , 全国人民都在电视机前注视着 。

夺冠 |《夺冠》被骂那么久,为何这句公道话至今没人敢说?
本文插图

“永不服输、顽强拼搏、克服困难”的女排精神依然存在于很多人的心中 , 只是时代变了 , 中国不缺这一个冠军 。
08年的失利 , 比起女排本身 , 人们的目光似乎都聚焦在郎平身上 。 而12年的失利甚至已经不痛不痒 。
正如影片中老队员和新队员的聊天 , “我心中想的是郎导 , 而你心中想的是你自己 , 这就是我们和90后的区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