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老巷里的餐馆

人老了 , 没有事 , 就喜欢想老事逛老街老巷 。 中秋国庆长假的一天 , 我信步来到老城区的梁屋巷、灶儿巷一带 , 一边悠闲地漫游 , 一边欣喜地寻觅着小时候老赣州的记忆 , 在群仙楼前 , 偶遇匆匆穿巷而去赴宴的老胡人等 。 老胡是我过去在灶儿巷住时的老邻居和铁哥们 , 小时候 , 我们经常在公园树下用弹弓打麻雀 , 到建春门码头玩水 , 爬城墙 , 还窜到灶儿巷里的工商联会议室捡烟头子卖 , 读初中了 , 我们又同在校宣传队 , 他拉二胡 , 我协助老师编剧 。 十多二十年不见 , 我们自然都有说不完的话 。 我们热情握手问侯 , 谈了下自己的大致近况 , 见他旁边还站着有客人等 , 就互留了电话建了联系 。他现在经营一家建材店 , 经常出入于老城区老街老巷里的一家餐馆 。 翌日 , 他打电话给我说 , 阿桂也从外地回来了 , 听到你 , 他邀请我们去老街老巷餐馆聚聚 , 见个面 , 叙叙旧 。 经他这么一说 , 我才想起 , 那时是有隔壁一个屁大的小孩 , 喜欢二胡 , 天天跟着我们屁股后面 , 撵他也不走 , 想必他就是阿桂吧 。我在过去的文章中介绍了宋城赣州建春门的情况 , 建春门附近的老街老巷的情景还没有提到 , 现在 , 我就谈谈我应老胡之邀 , 一同去看看赣州老街老巷餐馆的经过吧 。善于旅行的人都知道 , 一个城市最吸引人的地方 , 不是千城一律、千栋一律火柴盒式的高楼大厦 , 也不是现代化宽阔标准的街道 , 而是这个城市的人文景观 , 民风民俗 , 历史文化和古城遗址 。 赣州城里的老街老巷就是这样 , 这里 , 每天观光旅游的人走了又来 , 来了又走 , 络绎不绝 , 非常热闹 。我和老胡从标准钟下来 , 逛了商店林立的解放路、中山路 , 从建春门对面的烧饼巷进入到梁屋巷、六合铺街 , 东门井 , 老古巷 , 灶儿巷 , 云峰巷 , 马齐巷 , 曾家巷、嵯峨寺 , 这里是赣州老城区“三十六条街 , 七十二条巷”的一部分 。 山脊的屋顶 , 勾心斗角的屋檐 , 各式花格的门窗 , 幽深的三进三出的天井 , 青砖到栋的清水墙和木板墙房屋及残壁断垣交混在一起 , 青石板或鹅卵石的巷道 , 弯弯曲曲 , 笔笔直直 , 无不保存着历史的斑驳痕迹 。 其中六合铺的宾谷馆和梁屋巷的群仙楼两幢古朴典雅中西合璧的百年建筑 , 和诸多街巷房屋门墙上那剥落的砖雕、褪色的屋檐壁画和模糊隐隐可见的老招牌字迹 , 表现了这里当时的繁荣和富足 。在这节假日 , 梁屋巷从巷头到巷尾的两边墙头下也摆满了古玩字画小摊 , 游客人头攒动 , 流连忘返 。 在小坛前路口 , 和我们同路而行的一位旅人手中捧着一只刚买的小铜香炉古玩件 , 边走边笑咪咪地抚摸着欣赏着 。老胡看了旅人一眼 。“这好东西多少钱?”“嗯 , 100元 , 全铜的 , 宋代的 , 你看 , 做工多么精细 。 ”“是蛮精细的 , 这铜炉上的花纹多好看……”“是的 , 放在家里先人的神台上 , 既庄重 , 又实用 。 上次 , 我在上海看见一件与这个一模一样的 , 一问要500块 , 舍不得买 , 这次来赣州碰到算捡了个便宜啦 。 ”旅人笑呵呵地答道 。阿桂早已经在老街巷餐馆等待我们 。 他比我们小几岁 , 身材微胖 , 头发也已经花白 , 但皮肤保养还好 , 穿一身白綢唐装 , 戴一大框的眼镜 , 左上衣口袋上还挂着一只金色的怀表金链 。 一见 , 就知道他也是个怀旧的人 。老街老巷餐馆是三进三天井的徽派老建筑 , 青砖铺就的地面 , 一根根硕大的木柱 , 木板隔墙 , 红条石砌就的四方天井边 , 天井里堆摆着高大的万年青等好看的喜阴花卉 , 门楹上请赣州书法家写了许多楹联 。 令人好像回到了那记忆中的古旧岁月 。 阿桂掏出他的怀表给我看 , 说是从上海淘得来的 , 原为一名人所属 , 但我对古玩收藏一无所知 , 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兴趣来 。我们被领到饭庄里面一间雅致的包厢 , 一年青的女服务员穿着搭配贴身的斜开襟的兰碎花布的服装忙给我泡茶 , 还端来四小碟喝茶的点心 。 然后 , 站在一边 , 见我们喝过茶 , 聊过一番天后 , 就瞅空忙着张罗给我们点菜 。 阿桂说 , 你们店里有什么拿手菜 , 说来听听 , 推荐一下吧 。 于是 , 服务员报道 , 红烧羊肉 , 粉蒸排骨 , 清蒸桂鱼……顺口就报了一大串菜谱来 。 老胡听了忙摇头说 , 我们都是过了六十的人了 , 大鱼大肉还少吃为妙 , 来点清淡的吧 , ——干脆每人点一个自己想吃的菜就行 。 这建议我很支持 。 这样 , 老胡就点了赣州家常菜晾豆腐 , 我点了炒蕨菜 , 阿桂见我俩点得太素了 , 就点了红烧牛鞭 , 清蒸桂鱼 , 火锅羊蝎子 , 三人五菜一汤 , 一瓶陈年章贡酒和一壶甜米酒 。 酒过半旬 , 老板端来一盘他们家乡的特产薯包鱼为我们献洒 , 并单独连敬了老胡三杯 , 称老胡是他的二胡启蒙老师 , 帮他圆了小时想学二胡的梦……趁这当儿 , 我侧目从微开的门缝中 , 见餐馆的大厅里 , 几个服务员跑上跑下 , 忙着给客人提水倒茶 , 端菜 , 厨房下厨师们配菜的配菜 , 炒菜的炒菜 , 鼓风机呼呼作响 , 忙得不亦乐乎 。一个餐馆的店风店貌如何 , 经营的好坏 , 老板的为人 , 往往从一点小事上就能看出些道道。 阿桂觉得清炒蕨菜有些咸 , 于是随口说道 :“你这菜可是放了二道盐? , ”经理连忙上前 , 仔细看了看 , 又尝了尝 , 忙将蕨菜端了下去 , 不一会儿 , 新炒了盘蕨菜端上来了 。 又见晾豆腐盘子上只配了一碟辣椒酱 , 怕我们不方便沾用 , 就吩咐服务员道:“一碟辣椒酱怎么够用 , 给每人弄一碟辣椒酱来 。服务员答应了一声 , 忙配了辣椒酱放在了我们三人的桌前 。不一会儿 , 餐馆老板拿来一把紫黑色的老旧二胡 , 笑呵呵放在老胡面前 。 他对着老胡的耳边说了一些话 , 见老胡微微点了点头 , 就立马转脸向着我们抱拳道:“各位老师 , 晚上还在这里 , 我叫厨师做几样老赣州的家常菜大家尝尝新 , 希望赏脸!”老胡从上到下仔细地看了看二胡 , 在手上掂了掂重量 , 又试了下音色连连称赞说:“好琴 , 真正海南梨花木的 , 大格的野生蟒蛇皮 。 那里淘得来的?”“一个老教授的心爱之物 , 过世了 , 家中也没有人拉二胡 , 二万就购得了 。 ”阿桂看来也还乐于此道 , 他也试了试音色 , 不住地赞美 , 一会儿说这把琴的制作工艺精堪 , 一会儿说 , 海南梨花木现在已经几乎灭绝 , 比印度小叶檀木还珍贵 , 单凭这海南梨花木 , 就是绝世之宝 , 如要拿得去拍卖 , 价格至少翻十番 。 听得餐馆老板高兴的连连点头咪笑不已 。老胡拉了一曲《兰花花》 , 阿桂拉了《月夜》 , 餐馆老板听后羡慕不已地连连说道:“什么时候我能拉到有你们一半好就心满意足了……”接着餐饮老板拉了一首《良霄》请老胡和阿桂两人指教 , ——这是他下个月参加同学四十周年聚会上准备表演的二胡独奏曲 , 他想拉得更好些 。总台上 , 经理一边给顾客结帐 , 一边还不忘地询问顾客对口味和服务方面的意见 。 顾客点头满意地说:“口味还可以 , 价钱嘛 , 十个人720元也不算贵 , ——怎么样 , 再优惠下吧 。 ”最后720元给抹去了20元零头 , 满意而去 。 我也在院里闲悠地到处看看 。 天井里万年青难得的开了花 , 旁边大鱼缸里的热带大金鱼优美地摆摇着好看的大尾巴在缸中游来游去 ,“这几条鱼 , 是我们老板花了高价坐飞机从广州买得来的 , 听说在广州的鱼展上还评了奖呢 。 ”有人说 。我绕鱼缸走了一圈 。 有人找老板订酒席 。 服务员忙进来告诉老板 , 老板正在兴致地拉着二胡 , 与老胡阿桂交流二胡心得正在浓处 , 那里肯出来 , 就随口交待服务员说:“你去接待下 , 就说老板出去了 。 ”过了一会儿 , 老板从包厢探出头来 ,“订洒席的人呢?”“讲等下再倒回来 。 ”老板听说 , 就又回包厢与老胡他们拉起了二胡来了 。我同他们在一起 , 在这古色古香的老街巷餐馆一直玩到晚上断黑 , 吃过饭 , 阿桂又叫人拿来扬琴与老胡和餐馆老板的二胡伴奏 。 见他们交流二胡琴艺的兴趣还正浓 , 猛然想起晚上还有送小外孙去章贡游泳馆训练的任务 , 就道了谢先离开了餐馆 。 老板用半醉半醒的语调友谊地说;“记到 , 下次进城就来我店里玩!我原来就住在你家的巷子头拐弯的彭家大院的呢 , 可记得?”在悠扬的二胡琴声中 , 在半明半暗的红灯笼的巷灯照明下 , 踏着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巷道 , 带着这满满的旧日风情和唇边的菜肴余香 , 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 我哼着小曲 , 七绕八拐快步地拐出了老街老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