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卧底英国低薪行业:在亚马逊工作,一点小病痛都罪不可赦( 四 )
可是,这美丽新世界的经济模式——也是个优胜劣汰的达尔文主义世界,在此一点小病痛都罪不可赦——最后却像吐掉槟榔渣一样将他甩开。他的罪恶,就是冒失地生了场病。当时,他在上班时间前一小时打电话给公司,依照Transline的请假规定事先告知经理。就算如此,那又如何?中介照样把他一脚踢开,没得通融。
文章图片
《失去合约的人》,[英]詹姆斯·布拉德沃斯 著, 杨璧千 译,中国工人出版社,2020年8月。
四、在亚马逊,“生病”等同于偷懒某一天,我进工厂上班后却开始不舒服,这才是我到亚马逊的第二个星期!既然任何病痛都是违规要受罚的,我要是请病假,就要等着“扣一分”的结果。每天劳动十个半小时,中间只吃一餐容易饱腹又油腻的食物,再健康的人也受不了。要是病了就扣一天工钱,而没钱只会让人身体状况更糟,因为看病吃饭都要用钱。亚马逊自然一点都不担心这些,毕竟就是他们一手建立了这个刻薄的制度,只要工人生病请假,一律开罚。
亚马逊内部有很多管理规定,上面的人自然认定,不管是工作的哪个部分,你都能迅速完成。“生病”等同于偷懒,跟前一晚进城区玩乐喝个烂醉而影响隔天的工作是一样的——你才不是真的病了,你只是懒得来上班。因此,就算在规定的时间内提早通知中介,请病假还是照罚不误——多谢告知,这是给你扣的分,收下吧。要是没打电话提前预告你要请假,那就奉送整整三分。事先通知要请假一周,一次五分,离卷铺盖不远了。同样的,如果迟到一分钟,不仅记一分,还要扣15分钟的工资。总而言之,这里最缺乏的就是同情心。
“你们要自己照顾好自己,这里还需要你们呢。”进亚马逊的那天,一名主管如此告诉我们。餐厅里准备了很多咳嗽药,理由不言自明。
销假回去上班后,有个样子笨拙、戴金框眼镜的男人自称代表中介来找我。我看到他在走廊来回进出,腋下塞着板夹,在长长的走廊上找着什么似的——后来,我才发现他是来找我的。他摆明就是中介派来的执行人员,工作内容就是到各公司告诉派遣员工有哪些过错和违规行为。他的样子却出人意料的温和,会用恭顺卑微的眼神一边望着你,一边唰唰写下有关你的记录。他和其他管理人员不同,显然做得不太情愿。他讲话结结巴巴又支支吾吾,每次试图训话反而显得软弱畏缩。他实在应该去做图书馆员,而不是在这儿施展权威。
尽管气势弱了些,执行员还是对我提出告诫,说因为前一天的病假,要给我扣一分。他没说这是处罚,但其结果与处罚别无二致。我忍耐着他平板的语气,内心不禁升起一阵怒火。不过我问他,因为生病就施以处罚,真的合法吗?况且我还按照正确程序,在上班时间前一个小时打电话请假了。
他说了个可信程度跟学校老师对五岁小孩用的差不多的理由:“亚马逊的制度如此。”他没对我发脾气,反而一脸遗憾,这让事情感觉更糟。他还不如说一句:“不为什么,因为我说了算。”
根据我手腕上戴的计步器,我上班一天就要走动10英里,而我徒步旅行的最长距离是14英里,最短是7英里。用比较具体的方式来说明吧:第一天,从伦敦市中心出发,往东走,傍晚前可以到锡德卡普(Sidcup)。第二天,可以走到罗契斯特 (Rochester)近郊。走上一星期的话,多佛(Dover)港便近在眼前,走满一个月时,都能走到比利时的安特卫普(Antwerp)了。如此长途跋涉,首当其冲受害的就是两只脚。它们变得像块粗糙不平的蜡块,还被拖过了刨丝器。如果两只脚掌还健康柔软,又能吃饱睡饱,走10里路尽管累也不算什么。要是连续四天都一整天不停走动(还不算加班时间),中间没什么机会休息,又只吃加热食品,对两条腿的负担可完全是另一回事。
接下来的整个星期,疲倦不断累积,后来仿佛是有人来给我上了一副脚镣,扣在脚踝旁。新进员工即便曾经满怀活力,往往也日渐凋敝,像身上披的外衣一般,过了几天便松垮落地。满腔热忱、眼神明亮的年轻罗马尼亚男女,最初也辛勤奔波,忙得没空去擦脸上的汗。不过几天,他们就趴在推车上打盹想偷闲片刻,避过来回走动监督的主管,小睡一会儿也好。
我就是这样认识尼马尔(Nirmal)的。他是印度裔英国人,40岁,以前经营过一点小生意。有天晚上,我到工厂一处 角落找顾客订单上的一盒花草种子。在我冲向转弯处时,不巧朝尼马尔的推车猛冲过去。这一撞发出了很大的声音,只见眼前高头大马的男人吓了一跳,像是条弹簧突然弹开一样。这人刚才明显在打瞌睡,睡了多久就不知道了。
尼马尔身材臃肿,让人联想到海象,但他的神情举止总散发着温和与友善,很容易令人卸下心防、倍感亲切。尼马尔之前经营一家小商店,2008年金融海啸后宣告倒闭。他接着开过几年货车,后来开腻了。他说:“工作既辛苦又无聊,做久了脑袋都不转。”便决定到亚马逊来试一试。
其实,我来上班的第一天就注意到尼马尔了。他在就职仪式上环顾四周,一脸鄙夷与诙谐地看着那群东欧年轻人。他不时扬起一边嘴角,傻笑起来,如同皱巴巴的衬衫上再添一道折痕。记住他这表情,便很难想象尼马尔还会摆出别种样子。至于他工作的态度,就好像英国学者理查德·霍加特(Richard Hoggard)所描述的:“手脚慢点,少害别人丢工作。”
推荐阅读
- 贸易协议|英国与欧盟同意基于共同利益达成“微型”贸易协议
- 英国英鸟|男子打扫已故祖母房间,墙壁裂缝处意外掏出猫木乃伊,约百年历史
- 打破|海信推出基准级广播监视器,彻底打破日企行业垄断
- 经验教程|关于STEM专业你了解多少?QS排名前150的英国高校有哪些STEM专业?
- 知识科普|你在英国读的大学相当于国内哪所大学?最新QS排名对比!
- 英国英鸟|俄女子出轨后生女,将她藏壁橱欲活活饿死,年幼哥哥偷偷喂食续命
- 搜索|百度精神卫生日搜索大数据:疫情冲击实体行业 今年餐饮业者心理压力增长最明显
- 消息资讯|英国读酒店管理应该去哪个学校?每年的商科留学费用有多高?
- 美容|玫琳凯私人美容顾问致力引领美容及健康行业服务新标杆
- 合作|英国态度“突变”后,华为扩大欧洲布局!在法设立第6家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