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四水归原砚台》张范民

家父常在《艺术与时代》杂志上发表文章 , 我手边总有几本 , 爱屋及乌嘛 。 该杂志能看到不多见的文章和收藏品 , 还能了解藏品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在了解扑朔迷离往事的同时 , 还能感受到藏品保存下来的艰辛和不易 。《艺术与时代》是部文学评论杂志 , 图文并茂地介绍不同时期的藏品 。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外、历代工匠严谨的构思、精湛的技艺、先祖无语能比的智慧、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 , 均一一展现 。 我喜欢杂志中“私人博物馆”专栏版块 。 上面刊登的文章 , 首先让你了解藏品的缘由 , 并能获取鉴赏、收藏诸多方面的知识 。该专栏可贵之处 , 是以徐徐渐进的方式 , 潜移默化地感染启发读者 , 让读者在不经意间获取鉴赏、珍藏等方面的知识 , 逐步学会鉴赏 。 “私人博物馆”介绍藏品的范围之广 , 数量之多 , 是你想象不到的 。家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撰写“文天祥四水归原砚台”一文 , 文天祥收藏的砚台人们并不陌生 , 因文天祥有几方好的砚台 , 均已收藏于各大博物馆 。 家父手中珍藏了四十一年的这方文天祥使用过的砚台 , 却首次公开“亮相” , 我在亮相这词上加双引号 , 因为实物在文革中“已飞了” , 只有记忆和复印图片 。 家父在文章中详细介绍这方砚台 , 讲述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 从中能感受到 , 他老人家对砚台的眷顾 , 在动乱运动面前无措及惆怅 。 下面将家父“文天祥四水归原砚台”一文如下:文天祥四水归原砚台记略(张范民)我家旧藏文天祥石砚一方(见拓本如图 , 但有缩小) , 石砚长宽各约十八厘米 , 高约四厘米 。 背面篆刻有铭文二十八个字:“原其原兮四水回旋 , 研复研兮至道得焉 , 得之前贤兮传之后贤 。 文天祥”石砚刻有陆陇其在庚申年(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题识八十三字 , 另一侧刻有曾燠 “题襟馆藏”四字 , 拓本附范之杰、李拙翁长跋两篇 , 和李拙翁题端一幅 。从石砚侧题来考察 , 第一位可考的收藏者是陆陇其 , 陆原名龙其 , 字稼书 , 康熙进士 , 历官知县御史 , 极负时誉 。 后因上疏痛斥捐纳的弊端 , 被迫称病退职 。 他崇尚程朱理学、著述繁富 , 在当时保守学派、哲学家中有极高的地位 , 所以虽然官位不高 , 死后清廷还给以“清献”的谥号 , 并从杞孔庙 。 他虽是平湖人 , 但其六世祖陆溥 , 在明代曾在江西丰城当过县丞 。 文天祥就是江西吉水人 。 吉水距丰城相距不远 , 很可能这方石砚就是由陆溥在江西得到儿几传到陆陇其的 。在陆陇其刻下题记以后一百多年 , 这石砚又归属了 , 并在江苏扬州做官的江西南城人曾宾谷 , 宾谷名燠、字庶藩 , 乾隆进士 , 是位仕途得意诗文名家 , 人称其诗清转华妙 , 骈体文也名重一时 , 除了自著的《赏雨茅屋集》之外 , 还编了《江西诗徽》、《骈体正宗》等书 。 题襟馆是他任两淮盐运使时 , 在扬州筑馆与名士宾客游宴唱和时所用的馆名 , 大概这方石砚有陆家带到浙江以后 , 在1800年前后又由曽宾谷就近收藏 。 等到曽宾谷在贵州巡抚任上辞职回乡 , 这方砚又被带回江西 。到了1919年曾氏后人又将此砚卖给当时在江西的湖北夏口人李拙翁① , 李名风高 , 字矩庭 , 号拙翁 。 幼年曾受业于张廉卿(裕钊)之门 。 精书法对散氏盘和郑文公碑用力极深 。 曾充江西彭泽知县 , 辞官后终年长住庐山大林寺侧 , 刻“辞彭泽宰近栗里居”一印以抒怀 。 庐山白司马花径遗址 , 就是他在三十年代初发现的 , 吴宗慈的《新庐山志》对此经过有所记述 。 现在花径景区门前的石刻“花径”横额和“花径山寺”、“咏留诗人”门联都是他当年的手笔 。 《文天祥四水归原砚台》张范民
李拙翁先生是先祖季郁先生②的老友 , 在他决定长住庐山不回湖北之后 , 就以所藏精品转让先祖(季郁) , 这方石砚也在其内 , 按以上是几百年间 , 这方石砚由江西而浙江 , 又返回江西 , 最后又到湖北的寻觅踪迹 。二十年代某年 , 名篆刻家杭州王福厂先生来汉口 , 在过访我家时见到这方石砚 , 很欣赏铭文宋元篆法的谨严 , 就在砚侧“题襟馆藏”的下方 。 为先祖加刻了篆书的收藏印记 。 现在所存的拓本是李拙翁请人拓的 , 所以没有这后加的印记 。这方石砚在我家只度过四十一年 , 又随许多其它文物 , 荒缪地但却真实地 , 突然消失了 , “一切有为法 , 如梦幻泡影……” 。 我年近八十 , 不会向二十几年以前那么执着 , 不过今天摩挲这份拓本 , 难免还有点惆怅之情 。 中国一向以吉金寿石相提并论 , 但愿这方能够历劫不坏 , 尚在人间 。 即使无缘重见 , 楚弓楚得 , 也可不在戚戚于心了 。(附一)李拙翁1919年题识民国八年七月 , 南城曾宾谷先生后人 , 以先生《骑牛相》及此砚台来质 , 余见石质温润 , 真水岩上品 , 背有文信国篆书铭廿五字 , 旁有陆龙其跋言 , 信国铭有学者舍原从流之戒 , 左旁有“题襟馆藏”四字 , 即曾宾谷于嘉庆初年任扬州运使时所筑馆名 。 砚必藏于是时 , 吾甚敬信国之中节 , 吾更爱宾谷之诗章 , 故泽寒光 , 对之令人肃然起敬 , 岂徒端溪片石供几席好玩已哉?龙君伯纯为余拓砚形及铭识 , 自为题记于后 , 已未嘉平月除夕 。(附二)1920年范之杰的题识与题诗唐有研潽研录 , 宋有砚史至清高南阜河搜研益广 , 独文文山四水归原砚图 , 考诸官书及私家著述 , 绝少记载 。 盖文山生当宋季 , 有元一代 , 文人鹜于稗说词曲 , 罕究 , 心金之学 , 至名臣手椠真迹 , 湮没弗传 , 失亦未始非 , 文山之精忠大节震烁当时 , 掩其好古之名也 , 岁已末客豫章 , 得文山自名琴图拓本 , 腹镌谢文节题词 , 俱极渊古 , 轸柱宛然 , 珍逾拱璧 , 嗣闻李君矩庭得曾宾谷家藏四水归原砚 , 背篆文山题名二十五字 , 一琴一砚 , 度藏七百余年 , 发现于同时同地 , 因缘偶合之其如此 , 抑亦名臣手迹 , 历久藏埋 , 其灵爽之不容终闷也 , 唯君得其实质 , 我得其迹写 , 相形不见拙 , 所异者 。 此砚既得诸南城曾氏 , 信国为庐陵人 , 曾亦望出庐陵 , 宋末始迁南城 , 相距匪遥 。 辗转流传亦意中事 , 独不解砚侧何以有清代陆稼书先生题识 。 以此研又曾一度于陆氏 , 考稼书传略 , 陆世祖傅丰宜江西丰城县丞 , 此研始系尔时所得 , 前后数百年 , 再易其主 , 一得一失 , 有若或为之宰者 , 讵偶然与?爱系以歌粤;精华孕结质温润 , 中运鬼斧神工 , 井田耕凿水紫洄 , 谇笔发墨气圆融 , 文山手椠廿八字 , 寻流忘源箴愚蒙 , 稼书推阐数行跋 , 真意益显理贯通 。 纪年示后寓深意 , 四届庚申今适同 。 忆惜题襟开别馆 , 磨砻拂拭竟群公 。 紫端玄歙不足贵 , 惟此片石重华嵩 。 涉元历清岁七百 , 但见精气流晴虹 。 千秋万寸苦沉郁 , 一但购度豫章东 。 投李三灾吾知免 , 如闻石言夸奇逢 。 临摹一桢徽文词 , 愧我擒藻逊渊雄 。 我亦得公素琴图 , 终恨未藏绿绮桐 。 愿将斯砚传万叶 , 摩挲珍逾古鼎钟 。庚申秋莫古秦望瘤陶父范之杰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