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二院肿瘤科|息肉明明切除了,为啥还是得了大肠癌?只因忽视这个细节
研究表明 , 80%-95%的大肠癌是肠息肉慢慢演变而来 , 及时切除息肉能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 。
可是 , 临床上有很多患者 , 明明切除了息肉 , 却还是得了大肠癌 ,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 , 这些人都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那就是定期复查!
95%的肠癌 , 都是息肉惹的祸
近10年来 , 虽然我国癌症的整体发病率有所降低 , 但结直肠癌发病率却有升高趋势 , 而且已从几十年前的第六位上升至了第三位 , 甚至居于城市第二大癌症 。 有专家表示 ,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 结直肠癌有取代肺癌成为癌王的趋势 。
一般认为 , 80%-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大肠息肉(腺瘤性)演变而来的 , 这个过程一般需5-15年 , 但个体差异不同 。
虽然腺瘤的癌变程度很高 , 但也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 , 所以 , 查出息肉也不必过度紧张 。
因为其一般没有临床症状 , 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 , 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 , 因此要确诊肠息肉还得依赖结肠镜检查 。
大肠息肉其实就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 , 通俗地说 , 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 。
大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 , 由于很少引起症状 , 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 , 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 , 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 。
及时发现并切除它 , 就能有效避免肠癌的发生 。
本文插图
一旦发现肠息肉 , 建议择机切除
息肉本身不是癌 , 但有可能变成癌 , 一旦发现有肠息肉 , 最好尽早切除 , 以免带来其他疾病或发生癌变 。
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 , 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 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 , 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 。
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 , 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 , 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 。 腺瘤性息肉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
由于息肉有癌变可能 , 一般建议一旦发现肠息肉 , 都要切除并做病理检查 , 遵医嘱进行复查 。
1)增生性息肉:最常见的一种息肉 , 又名化生性息肉 。 远侧大肠为多 , 较小 , 直径多<1cm , 表面光滑 , 基底较宽 , 单发或多发 。 这类息肉不发生恶变 。
2)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 , 是肠黏膜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的息肉样肉芽肿 , 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 , 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 。
3)管状腺瘤:起源于直肠或结肠的良性息肉被称为腺瘤 , 并可进展成为癌变肿瘤 。 腺瘤十分常见 , 尤其是在50岁之后 。 圆形或椭圆形 , 表面光滑或有分叶 , 大小不一 , 直径多<1cm , 80%有蒂 。 此类息肉癌变率约1%-5% 。
4)绒毛状腺瘤:较少见 , 多为单发 。 以直肠最常见 , 其次为乙状结肠 。 此类息肉癌变率较高 , 较管状腺瘤高10倍以上 。
5)混合状腺瘤:这类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
6)家族性息肉病:癌变率几乎100% 。
大量研究证明:如果有一人得了结直肠癌 , 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得结直肠癌的概率是常人的2-3倍 。 而没有经过治疗的家族性息肉病患者 , 10-20年的癌变几率是100%!
本文插图
肠镜检查 是发现息肉和早癌最有效的手段
结直肠癌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以有效预防的癌症 , 它大多由息肉演化而来 , 发展迟缓 , 一般需要5-15年 , 甚至更长 , 在此期间 , 发现并切除它 , 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
推荐阅读
- 南山大叔|70岁老人提醒:落难时,给自己留下三个“心眼”,可以韬光养晦
- 南山大叔|“与其挽留,不如目送”:这四种“情”已经无缘了,放手吧
- 旅行|乐山大佛-世界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 南山大叔|“心肠太好,操心到老”:人到五十,完全可以对这四个人无情一点
- 山大商院法律系弘毅国学社|克制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 南山大叔|人到六十,余生是否孤独,看家里的这四样东西就够了,很准
- 南山大叔|“关系再好,也有困扰”:朋友之间,这四大“忙”帮不得
- 浙医二院|关羽刮骨疗伤,伤的是左臂还是右臂?医生带你聊一波5毛钱历史
- 边疆时空|【边疆时空】燕山大学首届东北亚古丝路文明论坛邀请函
- 南山大叔|做人再有本事,这几件事也要闭口不言,一说出来,就掉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