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走出《生旦净丑》冲击波,岩彩画家严好好谈探索——回归纯粹( 二 )


我喜欢岩彩 , 如何把这么好看的颜色发挥到极致 , 我想到了戏曲 。 当时这张画是用屏风的形式展示的 , 一面是文、一面是武 , 来诠释“生旦净丑”不同的戏曲角色 。
去参赛也很偶然 , 征稿结束最后一天才寄出作品照片 , 后来被通知获奖了 , 我又从学校的毕业展上把作品借出来 , 参加了大赛的全国中国画展的巡展 。
采访人员:获大奖 , 带给你光环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压力吧?
严好好:去领奖的时候 , 我才24岁 。 很多人很吃惊:“我以为你有45岁以上!”
《生旦净丑》在全国巡展了大半年 。 突然有一个这样面貌的作品 , 出现在了中国画的展览中 , 质疑的声音也多起来——传统中国画 , 用水墨在宣纸上作画 , 讲究“气韵生动” , 这是中国画吗?甚至还在专业艺术类报刊中引发了关于中国画的大讨论 。
之后的三年 , 我都特别迷茫 , 不断接受各种采访 , 不断向人们解释 , 我是用中国传统材料、用中国艺术精神 , 去创作的中国画 , 只是没有用墨 。 三年中 , 我没有画出任何的作品出来 。
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 当时 , 在画《生旦净丑》的同时 , 我手里还有一些同类型的小稿《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等 , 我想 , 我一定要把它们画出来 。 投入到画画中 , 反而是最轻松的 , 那些包袱慢慢也就丢掉了 。
此后 , 还画了水浒题材《一百零八将》、红楼题材《金陵十二钗》、西游题材《八十一难》 , 都带给了我很多荣誉 。 在这个过程中 , 岩彩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 现在人们已经把它当成中国画丰富面貌的一种了 。
我不太习惯把自己束缚在一种框框里 , 后来 , 我又尝试了加入墨 , 来画岩彩;又尝试去掉我画岩彩非常依赖的金箔和银箔材料……我喜欢不断尝试 , 我不是一个怕“画坏了”的人 。
采访人员:成名作外 , 你的作品得奖频率都非常高 , 你怎么看得奖这件事?
严好好:没有人是可以永远站在一个高度永远不变的 , 得奖是天时地利人和 。 画画最终是表达自己 , 不要想着为了得奖 , 为了别人怎么说而去画 , 那会非常痛苦 。 如果背负太多 , 是没有办法轻装前行的 。
具有传统中国精神的艺术品、现代精神的中国当代艺术 , 在国外都受关注
楚天都市报|走出《生旦净丑》冲击波,岩彩画家严好好谈探索——回归纯粹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你到武汉市文联 , 也是因为这件作品吗?
严好好:《生旦净丑》获奖之后 , 2004年 , 作为人才引进 , 我到了武汉市文联武汉画院 , 成为一名专业画家 。 当时我准备去法国继续求学的通知书 , 和人才引进的红头文件同时到达 。 和父母商量了之后 , 决定回到武汉 , 离父母近一些 。 如果我当时出国了 , 可能我现在做的不是岩彩 , 而是当代艺术了 。
【楚天都市报|走出《生旦净丑》冲击波,岩彩画家严好好谈探索——回归纯粹】采访人员:2009年底至2010年初 , 你受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邀请 , 在欧洲进行为期3个月的艺术交流 。 外国人眼中 , 会觉得具有传统性的艺术 , 比较能代表中国艺术么?
严好好:对于东西方文明而言 , 各自传统的艺术一直以来都比较受对方的青睐 , 大家都想感知来自地球另一边神秘国度的情感、视觉、文化冲击 。 但现在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也是多元的 , 他们既接受具有传统中国精神的艺术品 , 也接受具有现代精神的中国当代艺术 , 信息时代让大家走得更近 , 了解得也比较全面 。
楚天都市报|走出《生旦净丑》冲击波,岩彩画家严好好谈探索——回归纯粹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岩彩这种传统艺术还有哪些新的可能性?
严好好:这十几年来从事专业创作 , 我看到的最大的变化 , 是艺术材料的融合度会越来越高 , 也许以后不会再以材料来区分“国画、油画、水彩画”等画种 , 而都统称为“架上艺术” , 很多艺术家也在创作中打破了材料的界限 。 岩彩也可尝试与多种媒介结合 , 为丰富当前中国画的创新 , 创造无限可能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