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贩卖焦虑到综艺至上,得到正在“豹变”?( 二 )

从贩卖焦虑到综艺至上,得到正在“豹变”?
思维造物在与卫视、视频平台联合制作带来的商业价值 , 已经显现在公司的营收变化中 。 根据上市招股书显示 , 尽管知识服务业务收入仍占据主流 , 可从2018年到2020年1-3月份 , 线上知识服务业务的占比正在逐渐下降 , 从68.74%降到66.26%再到54.7% 。 相反 , 线下知识服务业务的占比正在逐年上升 , 从9.95%上升为18.53%再到34.02% 。这一趋势透露出罗振宇跨年演讲及知识春晚的商业潜力 , 当然 , 也显示了“得到”线上知识付费的颓势和困顿 。罗振宇还能撑起跨年演讲吗?从逻辑思维到“得到” , 是罗振宇创业的升级 。 我们可以看到 , “得到”最大的改变就是罗振宇意识到个人IP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限制 , 所以它不再像逻辑思维一样属于人格化媒体的内容输出 , 而是打造了众多知名讲师 , 类似于一个拥有知名讲师的MCN机构 。这使得思维造物的线上知识服务业务逐渐脱离对罗振宇个人IP的依赖 。但是 , 无论是一年一度的跨年演讲还是卖给卫视的综艺节目 , 追根究底 , 还是罗振宇个人IP价值开发的不同形式 。 以往罗振宇就尤其擅长以个人IP为基础制造卖点 , 比如《长谈》中“双罗”共谈创业辛酸史 , 投资papi酱 , 创造“新媒体史上第一拍” , 既起到了营销效果 , 商业变现的手段也是看得各路媒体人叹为观止 。当线下知识服务业务在思维造物营收中的占比越来越大 , 也就意味着这部分业务将更依赖罗振宇的个人IP 。 不过 , 现在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人设“崩塌”后的罗振宇 , 还能否号召用户为其跨年演讲、知识春晚等内容买单 。众所周知 , 罗振宇凭借每年的跨年演讲 , 成功塑造了一个未来预言者和引领者的形象 , 这也让他收揽了一众狂热“信众”的崇拜 , 然而随着这些预言逐个被现实打破 , 罗振宇“预言者”的人设便翻车了 。2019年 , 跨年演讲遭遇网络猛烈吐槽 , 被质疑“跟老年人吃保健品并没有什么差别” , 就是最直观的反应 。其实 ,贩卖焦虑本没什么 , 处在当前的生活环境 , 焦虑如影随形 , 可罗振宇错在把知识和内容都赋予了极强的功利化目标 , 让用户以为自己可以高效实现这些目标 , 获得自我成长 , 进而缓解焦虑 。 可是正如罗振宇也无法让自己的“预言”成真 , 知识只能开拓我们的眼界 , 不能直接使我们作出正确的预判 。罗振宇一直在重复这种错误 。 在和张泉灵没有分道扬镳之前 , 他曾表示 , 少年得到的课程目标就是:老师看了会推荐;大人听了也有收获;孩子听了 , 会建立仅仅靠做题培养不出来的竞争力 。应试课程固然更加功利化 , 可短期内能看到效果 , 而非应试课程意在培养思维能力 , 罗振宇为这些课程定下了同样功利化的目标 , 但短期内难以见效的事实 , 让他的可信度直线下降 。不管是作为未来预言者还是知识付费的引导人 , 罗振宇的光环都在消失 。2015年 , 罗振宇率先开启了一场知识类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 , 他一个人站在舞台中央 , 他说 , 要把这件事干20年 。 在做内容上 , 很少人能比得了罗振宇的耐力和勤奋 , 然而要把跨年演讲持续20年 , 这已经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