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黄檗周刊·在文明交流中引领未来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黄檗周刊·在文明交流中引领未来
明朝文化是十七世纪人类文明的巅峰杰作 。
本文插图
中华文明又被称为华夏文明 。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华夏蛮貊 , 罔不率俾 。 ”《尚书正义》注曰:“冕服华章曰华 , 大国曰夏 。 ”唐代孔颖达为《左传》注疏说:“中国有礼仪之大 , 故称夏;有服章之美 , 谓之华 。 ”华夏文明便是这样一种地域宽广、服饰华美、礼仪得体、言行讲究的文明 。
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 , “华”与“花”同义 。 魏晋南北朝之前 , 只有“华”字 , 没有“花”字 。 人们讲“华”时 , 指的就是“花” 。 “华”的繁体字 , 就似一簇盛开似锦的繁花 , 比后来出现的“花”字更为形似 。
本文插图
华夏文明以农为本 , 发展到一定阶段 , 开始崇拜与农业有着密切关联的“花” , 并自以为是花神的后裔 。 依据原始文化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理论 , 世界上任何文明民族 , 都有一个以图腾为氏族标志、氏族称号的文化时代 。 华夏民族也不例外 , 华夏民族的祖先 , 就是一个以花为图腾的古老民族 。
在农耕社会 , 人们对花的敏感是可想而知的 。 《诗经》中有“实发实秀 , 实坚实好”的说法 , 其中的“秀”就是指谷类植物的开花抽穗 。 当时的人已经懂得 , 只有花开得好 , 果实才会丰硕 , 这是生产生活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 花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计 , 由此产生对花的崇拜 , 就不奇怪了 。
本文插图
具体来看 , 这种崇拜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花实体的崇拜 。 先民描画在彩陶上的四瓣花、六瓣花、八瓣花等 , 正是对这些花的实体崇拜 。 《礼记》上说“天【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黄檗周刊·在文明交流中引领未来】子树瓜华” , 是对瓜之花的崇拜 , 大概是因为早先的人过着“瓜果半年粮”的生活的缘故 。 第二个阶段是“华”的抽象化阶段 。 凡像花一样绚烂、美丽的东西 , 都可名之为“华” 。 如“日月光华” , 就是把日月之光辉比之于花 。 《礼记》上说“乐者 , 德之华也” , 也是花的抽象化 , 说礼像花一样富于光华 。 第三阶段是“华”的人格化 。 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法 , 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以“华”命名的人物形象来 。 此时 , 以“华”命名的族群 , 已是呼之欲出了 。
推荐阅读
- 圣道文化杂志|聽 茗 香 不 如 觀 墨 香
- 加油曲靖|群众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马龙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工作纪实
- 趣头条|欧拉和马云在这都留下了足迹--打卡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 秋歌文化|余秀华:人间温暖,我并无祈求
- 中文在线|中文在线荣登2020年北京民营企业文化产业百强榜单
- 亡灵节|传承古文明的亡灵文化,Nike亡灵节系列鞋款
- 贵州综合广播|锦绣“黔”呈 | 文化+旅游,多彩贵州给你好“看”
- 综艺|黄圣依把淦读成筋?文化水平低有多尴尬
- 搜狐城市-郑州|开封菊展 绽放钧都,看禹州以花为媒,弘扬钧都文化
- 文化|仓央嘉措最有智慧的一首诗,只有24个字,却说尽人生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