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唯品会的近忧与远虑:在电商三巨头夹缝中“谋后路”( 二 )


3
垂直电商的死胡同
众所周知的是 , 阿里与京东 , 再加上后来者拼多多 , 布局的是所有电商品类 , 既有雄厚的资本 , 又占尽先机 , 后起者难以与其相争 。
与唯品会相比 , 京东 2020年第二季度净收入 2011  亿元 , 同比增长 33.8%, 增速创 10个季度新高 , 活跃用户数破4亿 , 同比增长 29.9%, 创11个季度新高 , 业绩十分亮眼 。
与此同时 , 京东在自营模式之外引入第三方商家 , 吸引更多品牌入驻 , 使得品类市占率、多元化不断得到提升 。 随着京喜的进一步发展 , 下沉市场用户数量也在持续增长 。
在“社交电商”的新模式下 , 阿里强者恒强 , 更是带动了巨大的流量 , 成为电商“王者” 。 财报显示 , 阿里在2020财年营收同比增长35%至5097.11亿元 , 净利润1492.63亿元全年GMV达7.053万亿元 , 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销售破万亿美元的公司 。
与这两位“巨头不同” , 唯品会另辟蹊径 , 采取垂直电商模式 , 以服饰、美妆“大牌特卖”牢牢抓住了女性用户 , 成为她们购买服饰和美妆的首选渠道 。 唯品会的发展模式培养了用户对特定品类的思维惯性 ,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品牌忠诚度 。
垂直电商的风口吹过后 , 寺库被收购 , 聚美优品退市 , 因为品类和客群的过于专一 , 最终将生意“越做越小” , 后期跟进的特卖平台 , 目前大多已悄无声息甚至早已关停 。
因此唯品会也急于找后路 。
4
“补贴”“造节”玩法不断
没有多元化的业务布局 , 唯品会的未来正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 。 而不可否认的是 , 唯品会短期内可能仍然会继续盈利下去 , 但淘宝、京东、拼多多在品牌补贴、低价方面不断烧钱 , 唯品会借以生存的品牌特卖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 。
面对同行们的猛烈攻势 , 唯品会一方面得益于回头客效应 , 以强大的议价能力带来可观的毛利润;另一方面来源于优质的边际效益——物流销售的便利化和专业化 。
自拼多多开展“百亿补贴”以来 , 苏宁、京东、淘宝纷纷效仿 , “百亿补贴”逐渐成了电商平台的关键词之一 。 而在今年 , 这一玩法更新升级 , 苏宁联手阿里巴巴、快手联手京东 , 电商平台们疯狂“造节”的同时 , 还喊出了“双百亿补贴”的口号 。
这一切的变化其实都昭示着同一件事 , 那就是电商巨头夹缝中生存的唯品会们都在探索多元化发展 , 不断拓展自身的边界 , 以便更好的应对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 , 也就是在为自己的后路做准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