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智库|从“模仿创新”到“原始创新”到底有多难?,中国重大新药创制( 四 )


第三 ,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正处于向上攀登的关键时刻 , 趁热打铁非常重要 。 重大专项实施以来 , 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创新体系基本建成 , 在技术、管理以及法规等各个方面都和国际水平接轨 , 同时人才、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也在聚集 。 生物医药发展形势大好 , 来之不易 , 当前正是进一步爬坡过坎“吃劲”的关键时刻 , 千万不能松懈 。 如果松懈了 , 很可能丧失宝贵的历史机遇 。 而予以接续支持 , 就将会有力推动生物医药领域乘势而上 , 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
那么接下来 , 在专项的支持重心和方式上 , 一方面 , 要瞄准世界生物技术发展前沿 , 聚焦新药品种及其相关生物技术 , 全链条整体布局 , 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另一方面 , 强化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的源头创新 , 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 , 与上下游紧密结合的网格化创新体系 , 加快成果转移转化 。
相应地 , 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也要从项目管理向创新服务、政策保障转变 。
3
补齐原始创新短板瞭望智库:过去 , 我国药品市场以仿制药为主 , 真正的创新药大多来自进口 , 国产创新药份额很小 。 您曾提出 , 重大专项实施以来 , 我国开始从仿制为主进入模仿创新的阶段 。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陈凯先:一是国内药企对研发越发重视 , 重金投入研发 , 研发层次也不断提升 , 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溶瘤病毒等方面都紧随国际潮流 , 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 。 而且 , 2016-2020年全球销量最高的抗癌药物 , 国内企业均已有布局 。 比如 , 跨国药企百时美施贵宝开发的抗癌药PD-1单抗欧狄沃(Opdivo) ,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国内药企都有同靶点产品上市 。
二是生物创新药开始收获 , 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 单抗药物方面 , 虽然开发靶点集中度较高 , 但仍有不少创新药相继上市 , 且价格优势明显 , 实力抗衡进口药 。 同时 , 我国药企紧跟国际前沿 , 有40多个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研 。 在抗体药物偶联物方面 , 国内ADC药物也已经起步 , 有些已经取得可喜的进展 。 例如荣昌生物研发的ADC药物纬迪西妥单抗(RC48)治疗尿路上皮癌 , 近日已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的认定 。
三是国产小分子靶向药陆续上市 , 正在打破进口靶向药对国内市场的垄断 , 国内市场格局将重构 。 例如 , BTK抑制剂方面 , 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泽布替尼今年6月获批上市 。 第三代EGFR抑制剂、PARP抑制剂、CDK4/6抑制剂等热门靶向药物 , 也都有国产跟进 。
四是生物类似药迅速发展 , 多个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已经或即将上市 , 大大改善国内患者因原研药物价格过高而无法负担的情况 。 例如 , 2019年以来 , 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 , 百奥泰和海正药业的阿达木单抗 , 齐鲁制药、信达生物的贝伐珠单抗等先后获批上市 , 还有不少药物紧随其后 , 即将上市 。
五是我国药企不断增强的创新实力 , 正在吸引大量国内外基金投入 。
六是本土创新药竞相在境外开展临床研究 , 还有不少药企选择与国外药企合作 , 共同在全球开发本土创新药 , 利用外企成熟的研发体系和境外资源优势 , 加速产品在境内外上市 。
可以说 , 我国的医药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 国内创新药市场不断扩大 。 预计到2030年 , 我国创新药市场份额将显著提高 , 成为市场主体;与此同时 , 仿制药的市场份额会随着价格的不断降低而逐渐被压缩 。
瞭望智库:您曾提出 , 基础研究薄弱 , 缺乏原始创新突破和核心技术 , 是我国药物研究和医药产业发展长期受制于人的根本原因 。 接下来 , 在补齐原始创新这个短板方面 , 有何具体的建议?
陈凯先:目前 , 在新药研发方面 , 我国的模仿创新能力比较强 , 一批企业逐步具备了开展规范化的新药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能力 。 国外一旦有新靶点、新作用机制发现 , 用不了多长时间 , 我国就有相关的Me-too、Me-better类药物研发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