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为什么总能“先富起来”?( 二 )

广州,为什么总能“先富起来”?
▲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中的犀角形玉杯 。摄影/柳叶氘广州,为什么总能“先富起来”?
▲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中的玉盒 , 出土于南越国赵眜君主之墓 。摄影/动脉影海上贸易总是充满传奇色彩 。 十八世纪的西方有“飞翔的荷兰人” , 那先秦时代的水手们 , 就是“划船的广州人” 。古时的番禺、今天的广州市越秀区不仅出土了秦代造船遗址 , 还在南越王墓中发现了非洲象牙、具有古西亚波斯特点的银器;加上沉没在西沙群岛附近的南越国陶器 , 可见早在“海上丝绸之路”名声大振之前 , 广州就是个外贸好手 。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 , 广州成了贸易远征的起点 。 装载着黄金和丝绸的官方商船在海上航行大半年 , 抵达今天的越南、泰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地 , 与东罗马帝国和希腊商人做起了生意 。广州,为什么总能“先富起来”?
广州,为什么总能“先富起来”?
▲ 广州海珠区石基村黄埔古港 , 这里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 下图为主体建筑粤海第一关纪念馆 。 上图/视觉中国 , 下图摄影/卢文汉末 , 中原的战乱并没有浇灭南部沿海的贸易热情 , 哪怕政权一天一换 , 自由市场依然按照自己的规则蓬勃生长:东南季风吹来了印度人和南洋人的商船 , 坡山古渡头(同样位于今天的广州市越秀区)的江岸上 , 商人直接以物易物 , 避开了战时混乱的货币体系 。清代的“广州十三行”被称为“天子南库” , 这一称呼 , 其实只是广州漫长的“发家史”的一小部分 。广州,为什么总能“先富起来”?
▲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藏的清代玻璃彩绘油画 , 这种形式的画作曾是出口欧洲的奢侈品 。摄影/动脉影广州这扇“南大门” , 一开就是千年 , 并且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和保护 。 安史之乱后 , 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 海上贸易大盛 , 泉州港、宁波港崛起 , 广州港的贸易收入依然傲人:“自祖宗以来 , 兴置市舶 , 收课入倍于它路(即收入远高于其它港口)” 。 即使在对西夏用兵之际 , 北宋朝廷也没有加重广州的赋税 。广州,为什么总能“先富起来”?
▲ 繁忙的广州南沙港 。摄影/邱新生明清之后 , 虽然中国海外贸易受到政策重挫、广州一度不能幸免 , 但在海防高压下 , 广州总是那个获准“有限开放”的幸运儿 。清康熙盛世 , 十三家商行受广东政府聘用 , 与外商做生意、代征海关关税 , 是为著名的“十三行” 。 到闭关锁国政策真正实施时 , 全国仅余广州的“粤海关”一口通商 , 十三行自此垄断中国外贸长达85年 。广州,为什么总能“先富起来”?
▲ 荔湾区粤海关旧址 。摄影/WR.LILI , 图/图虫·创意说来讽刺 , 先秦时期 , 因为远离政治中心 , 广州成了中国第一个沿海商都;两千年后 , 同样是因为“天高皇帝远” , 广州又成了保护帝国不受外界侵袭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 , 乾隆皇帝批准留下的这最后一个外贸港口 , 最终成了中国睁开的第一只眼睛 。广州,为什么总能“先富起来”?
敢为天下先 , 敢纳天下人相比起骄傲的“这儿是北京”、江湖气十足的“勒是雾都” , “呢度(这里)系广州”就显得不够响亮 。 也许是早茶桌上的点心太多、隔壁深圳的节奏太快 , 广州竟然也被贴上了“慵懒”的标签 。 其实 , 广州很可能是离“慵懒”最远的城市:看似佛系的广州城 , 蕴藏着“左手数钱、右手闹革命”的巨大能量 。广州,为什么总能“先富起来”?
▲ 中山纪念堂 。摄影/卢文1839年 , 钦差大臣林则徐南下广州 。 统治者的昏聩和外辱的日益猖獗 , 把这座城市逐渐逼向了临界点 。 一年后 , 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 侵略者扼住了珠江口 , 十三行不复存在 , 两广总督府被推平 , 原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象征意味极浓的哥特式天主教堂——石室圣心大教堂 。 广州的历史 , 也翻开了碧血丹心的一页 。广州,为什么总能“先富起来”?
▲ 石室圣心大教堂 。摄影/卢文只需看一眼广州地铁线路图上的站名 , 就知道有多少人在这里抛洒过热血:三元里、纪念堂、黄花岗、中山大学、农讲所、团一大广场、烈士陵园……城市街头 , 既有为在1925年省港大罢工中遭到英军杀害的工人所立的“沙基惨案”纪念碑 , 也能看见以1927年广州起义为名的“起义路”路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