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烫嘴普通话的背后,藏着广州人最后的倔强( 二 )


在年轻人交际圈中 , 虽然部分粤语名词已经流失 , 但是也不妨碍他们用粤语汉字交流 。 (即现代汉语弃用、不用的古字 , 或者谐音字)一口烫嘴普通话的背后,藏着广州人最后的倔强
手机上不仅有粤语文字的输入法 , 微信语音功能也可以选择粤语转文字了 。然而解决粤语的困境 , 还是要从语言环境入手 。九月初 , 广州华师附小举办“粤语日”活动 , 每周周四即为“粤语日” 。一口烫嘴普通话的背后,藏着广州人最后的倔强
在这一天 , 除了上课 , 全校师生其余课间都用粤语交流 。校长张锦庭主动起带头作用 , 他对同学们说:“粤语我只会听 , 不会说 , 从今开始 , 我一定认真学习粤语 , 和大家共同进步 。 ”“落雨大 , 水浸街 。 ”“氹氹转 , 菊花园 。 ”一首首粤语童谣在校园里传唱开来 。一口烫嘴普通话的背后,藏着广州人最后的倔强
这一举措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 除了拓宽广州本土的孩子有学习、使用粤语的环境 , 也让来广州求学的孩子们多一个渠道了解广州的风土人情 。一口烫嘴普通话的背后,藏着广州人最后的倔强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语言是一个地方认同感与凝聚力的所在 。 他乡遇故知 , 多半也是靠语言文化相认 。一定程度上 , 语言的性格 , 也体现了城市的性格 。东北话 , 自带幽默属性;武汉话 , 尽是藏不住的江湖气;闽南话 , 可以让人脑补出偶像剧片段;还有温声细语的吴侬软语 , 泼辣爽利的川渝方言……一口烫嘴普通话的背后,藏着广州人最后的倔强
各地语言饱含千百年地方文化的浸染 , 没有什么比传承语言更能传承文化 。在推广普通话时 , 别忘了地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另外 , 广东人说起普通话也是很执着的 , 如果你在口音上认出对方是广东人 , 也无需跟他解释:你系肿么鸡道他系广东仁滴啊?(可太明显了)版权声明: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来源;那一座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