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培养了大量的利己主义者,因为传统文化讲的不够

“犹如细流在大海里消逝 , 美德在自私自利中丧失” 。 俗话说 ,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因而自私或大或小人人皆有 。但是人在自私的同时亦是无私的 , 毕竟人类社会属于群体性的 , 大到国家社会 , 小到职场家庭 。 一个人的能力终归有限 , 唯有通过互相之间的协作 , 方能铸就更好的自己与未来 。然而当下社会往往很多人无法意识到自私与无私之间的不可分割性 , 一味地自私自利成为了利己主义者 , 俨然将自己与整个社会以及他人之间的关系分割开来 。大学培养了大量的利己主义者,因为传统文化讲的不够
一、利己主义者利己主义者是普遍存在的 , 散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 无论生活之中亦或是职场之中 , 皆能够见到这样的人 。他们的眼中只能够看到自己的利益与需求 , 对于旁人熟视无睹 , 甚至于为了追逐于自身的利益 , 将他人之功劳据为己有 , 亦或是造成破坏 , 堪称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而这一类人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 如功利化的社会环境、个人成长经历、亦或是人性使然 , 而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功利性”的社会节奏所致使 。 在造成这一因素之中最为主要的源头便是在于大学 。大学培养了大量的利己主义者,因为传统文化讲的不够
大学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 , 这里是他们为之苦读十二载的成果 , 亦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与梦想的起点 。而大学意味着这些人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课 , 一定程度上与社会接轨 , 能够反映社会状况且对于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而言起到一个缓冲作用 。 因此 , 往往大学是许许多多人成为利己主义者的第一堂课 。大学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 他们并不注重这个培养的过程 , 而是在于得到的结果是否为社会所需要 , 所谓的人才则是能够在某一领域成为精英的人物 。 其间往往忽略了对于一个学生素质的教育 。例如奖项的设立往往是有限的 , 有所竞争是难免的 , 但是在这样的“散养”环境之下 , 如何竞争?并没有人告诉这些懵懂的孩子 , 因而他们眼中便只能够看到一个结果 , 无论采用怎样的手段 , 得到结果是最重要的 。大学培养了大量的利己主义者,因为传统文化讲的不够
那么部分人便会因此而产生错误的思想 , 一味的追逐于功利 , 将所有对手完全作为对手 , 必要的时候可使用非正常手段 , 因此也就形成了一个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 。竞争是必要的 , 但是它与自私的产生之间亦是存在必然联系的 , 因为竞争便意味着有输有赢 , 没人想要失败 , 此处的“利己”是正常的 , 但是若产生不当竞争手段 , 那么这一份“利己”就是变质的 , 为人所诟病的 。因此 , 在竞争的同时一定要在“自私与无私”之间有所权衡 。存在即合理 , 此处亦如是 。 之所以称大学为利己主义者的摇篮便是因为诸如此类的不当引导 , 致使部分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思想 , 而大学本身亦是如此 , 因为凡是讲求结果 , 只要学生掌握好专业知识便是优秀 , 只要成为领域精英便是合格 。因此有人称 , 大学里培养了大量的利己主义者 , 而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讲的不够 。大学培养了大量的利己主义者,因为传统文化讲的不够
二、传统文化“继往圣之绝学 , 开万世之太平 。 ”纵观传统文化 , 其间绝学多不在于学术本身 , 而是在于思想层次 。 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意义 , 在于如何将圣贤思想发扬光大 , 继而造福社会造福众生 。 他们的一生抱负与国家与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接在一起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 除却追逐于思想之外 , 他们的出发点亦是在于声名层次 。但凡为人终会有生老病死 , 而唯有声名可以深刻于历史当中 , 由此传统文化之中往往摒弃了眼前利益 , 把人一生的追求放在了流芳千古之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