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地产新媒体|成见 最后的红线
本文插图
观点地产网房地产行业越来越真切地看到“三条红线”迫近的样子 。
据媒体9月26日消息 , 监管部门要求“三条红线”试点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 。
报道同时提及 , “三条红线”自9月起已在此前参与央行、住建部座谈会的12家房企试点实施 , 房企每月15日前需提交监管部门下发的监测表 , 共涉及8项财务指标 。
这距离“三条红线”融资监管规则被摆上台面 , 仅过去一月有余 。
今年8月20日 , 央行、住建部、银保监会召开了房企座谈会 , 与会房企代表包括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中梁、保利、新城、中海、华侨城、绿地、华润和阳光城等 。 根据8月23日央行、住建部官网披露 , 会议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
上述规则为大家所熟知:依据杠杆水平高低设置三条红线 , 扣除预收款后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超过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 央行将房企分为“红-橙-黄-绿”四档设置信贷增长规模 , 对应有息负债增速0、5%、10%、15% 。
据***披露 , 试点房企被要求在一个月内上交降档方案 , 包括一年内如何降档、三年内如何全面完成符合“三条红线”的调整 。 其余房企 , 则自2021年1月1日全部执行 。
结合最新消息看 , 至少对于试点企业而言 , “三条红线”认定的负债标准或许是2020年6月30日 。
基准时间对于房企的重要性不言而言 , 在中期业绩会上 , 深圳控股便提及 , 若以今年6月30日为基准 , 预计可增加有息负债规模约40亿元 , 而若以年底为基准 , “公司的空间就非常大” 。
无论如何 , 已经没有房企会否认 , 属于房地产的高杠杆、高盈利时代彻底结束了 。
两天前 , 万科郁亮首次公开回应对“三条红线”的看法 , 他认为最新监管规定的影响“不亚于2002年土地招拍挂制度改革” , 2002年前、2002年后以及2020年为界 , 房地产分为土地红利阶段、金融红利阶段以及管理红利阶段 。
郁亮进一步渲染了新政的效力 , 因为一直以来充当“老大哥”的万科这次认为 , “三条红线”是行业重大游戏规则的改变 , 会进行表内外穿透性全覆盖 , 此前的财务技巧将没有任何用处 。
他同时证实 , 今年“三条红线”明确下来 , 明年要全面开始实施政策 , 在新的阶段 , 所有房企重新来到同一起跑线 。
万科之所以认为房地产行业规则发生变化 , 潜台词或是新的监管对于“强周期行业”逻辑的颠覆性 。
过去20多年 , 房地产一直作为经济的主要支柱 , 和所处经济周期、流动性环境等都有密切关系 , 在“房住不炒”提出前 , 行业的调控一直有周期性 。
中泰证券曾指出 , 2000年后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逐渐超过美国 , 1/3经济增长是来自中国的贡献 。 其中 , 房地产一直是经济的主导变量 , 国内居民有六成以上财富直接或间接配置在房地产相关区域;过去十年 , 中国1/3左右的增长是由房地产直接或间接拉动起来 。
该机构同时指 , 2009年、2012年、2015年经济的企稳回升 , 都开始于居民加杠杆 , 主要的传导链条则为“政策宽松-居民加杠杆-房地产销售好转-企业加杠杆-房地产投资好转” 。
这也是凯恩斯主义在实践运用中所容易衍生的另一种情况 , 上述所提及三次经济回升都伴随着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宽松 , 但宽松货币政策容易导致财富收入重新分配 , 加剧社会收入差距 。
尤其是房地产与股市 , 容易成为大规模流动性的目的地 , 进而推高资产价格 。
从民生角度 , 资产价格在房地产突出表现为土地成本升高导致房价居高不下 , 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买房 。 数据显示 , 2020年上半年国内住户部门杠杆率约达59.7% , 相比之下2008年仅18% 。
推荐阅读
- 中央银行|央行降息?少听地产公司副总裁的忽悠,多关注央行行长讲话
- 房地产|速递!三季度青岛新房住宅成交近4万套环比上涨超10%
- 大发地产|大发地产上市两周年交出漂亮答卷 年内股价涨30%发展潜力获资本市场认可
- 房地产|买法拍房,注意避免“6大风险!”以免导致巨大的损失
- 房地产|佳兆业10亿增持南太地产 持有权益增至43.9%为单一最大股东
- |身家150亿捐出110亿,创业40年不碰房地产,良心企业家
- 房地产|恒大黄金周空前优惠倒计时2天,抄底买房机不可失
- 房地产|5万人抢购!“恒大文旅康养城”成黄金周爆款新盘
- 地产|上坤地产二度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7成土储位于长三角
- 房价|楼市大局已定,房地产传来喜讯,购房者有信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