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九品中正制到底是怎么选拔人才的?中正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九品中正制属于荐举性质的一种选拔人才方式 。荐举制由来已久 , 《史记》一开篇就记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尧帝年老 , 咨询四位辅政大臣(四岳)谁能继承他的帝位 , 四岳表示没有人可以当此大位 。帝尧说:“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 , 于是四岳“咸荐虞舜” 。尧帝曰“可” , 然后派了自己两个女儿和九个儿子随行虞舜左右 , 对他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考察 , 让他摄政八年 , 尧帝在舜帝摄政八年后死去 , 舜帝给尧帝守丧三年后登上帝位 。
《论语》也记载了孔子关于这种人才选拔制度的论述 。冉雍为季氏宰臣 , 向孔子询问如何为政 。孔子告诉他 , 要举荐贤才 。冉雍再问:“焉知贤才而举之?”孔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 , 人其舍诸?”就是说 , 把你熟悉的人才全部提拔上来 。那些你不熟悉的人才 , 自然有人会向你举荐 。
秦汉以降 , 这种荐举人才的制度逐步完善 , 而且建立了以“经学、笺奏、试孝廉”等“经明行修”四项内容为客观标准的察举征辟制度 , 也就是我们通常熟知的“举孝廉” 。自古领导用人 , 其实只要两条:一要放心 , 二要省心 。于是要求下属一有忠心 , 二有廉心 。为了尽量降低试错成本 , 所以不能在一个人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再考察其是否忠诚廉洁 , 因此就得从起跑线开始抓起 。这个起跑线就是家庭 , 其核心考察标准就是“孝” 。因为儒家所提倡的伦理秩序为由内而外 , 由亲及疏的扩展 , 将起点放在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道德行为上 , 然后推及乡党 , 这是汉时人物观察的基础 。
诸子百家|九品中正制到底是怎么选拔人才的?中正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个制度的设计理念源于春秋时期的杰出政治理论家孔子 , 孔子认为 , 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 , 出去就会尊敬领导 。在家勤劳肯干 , 出去就会忠于职守 。很少有在家忠孝廉悌而出去犯上作乱的 。因此一个人首先要“修身齐家” , 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 。或曰 , 孝可以考察 , 那么廉怎么考察呢 , 他又没有官做 。其实一个人廉洁与否跟是否出仕是两码事 。廉主要要求的是一个人的道德操守 , 而非职业操守 。
【诸子百家|九品中正制到底是怎么选拔人才的?中正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世说新语 德行》篇记载了管宁和华歆的故事: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中锄草 , 忽然掘出一片金子 。管宁一锄头就把这块金子锄走了 , 与除去瓦块石头没有区别 。可是华歆却把这块金子拿起来看了看 , 然后才远远扔掉(捉而掷之) 。两人又一起在一张席子上读书 , 门外忽有贵人的车队经过(有乘轩冕过门者) , 管宁读书如故 , 华歆废书出观 。管宁遂割席分坐 , 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子非吾友也) 。时人由此看出管宁是个廉洁自律的人 , 而华歆心怀贪念 , 汲汲追求富贵 。而国家也从他们日常的作为和人们的评价考核该人能不能用 。
举孝廉的程序是这样的:一个基层孝廉 , 首先要乡里上报郡里 。乡里有三个官:有轶 , 三老 , 游徼 。大乡郡直接管辖 , 有轶为郡守安排 , 掌一乡人 , 也就是乡长 。如果是小乡 , 县里置一蔷夫 。三老掌管教化 , “凡有孝子顺孙 , 贞女义妇 , 让财救患 , 及学士为民法式者 , 皆扁表其门 , 以兴善行” 。游徼禁盗 , 乡佐收税 。郡守春天到各县调研视察 , 劝民农桑 。秋冬派遣司法人员决疑审囚 , 以正国法 。年终派人向州里汇报工作总结 , 并举孝廉 。
诸子百家|九品中正制到底是怎么选拔人才的?中正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孝廉比例为二十万举一人 。黄仁宇先生分析过举孝廉的弊端:“这样的选举 , 无从全部公正无私 。被举者也不是像代议政治下的议员那样参与政事 , 而是各授官职 。其影响所及只有使被举而得官者终生与举者、辟者保持恩泽的关系 , 而将公事视为次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