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那些最为欠缺的,都是中国教育应当努力前行的方向

_原题为 那些最为欠缺的 , 都是中国教育应当努力前行的方向
作者简介:檀传宝 ,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教育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 ,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 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 。
出版专著《德育美学观》《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师伦理学专题》《公民教育引论》《自由浪漫与责任——檀传宝德育十讲》及诗文自选集《作为一棵风中的树》《落槐花》等 , 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评论逾200篇 。 作品获得过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重要奖励 。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 , 若仅仅从规模上说 , 中国无疑已经成为了世界教育“大国” 。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 每年的工程师、博士帽等“产量”也稳居世界第一 。
但迄今为止 , 我们又并非世界教育的“强国” 。 如果要遴选一项中国“入超”最多的行业 , 也许就是教育了 。 新冠肺炎疫情在欧美暴发后 , 国人才赫然发现 , 原来从小学阶段起中国就已输出了为数众多的“少年留学生” 。 大量“少年留学生”的存在 , 已经明确表明社会大众对于中国教育的失望 , 也从一个侧面凿凿佐证了中国教育的巨大缺失 。
那么 , 中国教育 , 到底欠缺了些什么呢?
中国教育到底缺什么
一般人会认为:中国教育是“智育第一”的 , 最不缺的应该就是“智育”了 。 殊不知 , 这完全是个错觉!而这一错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众往往将智力等同于记忆、将智育等同于考分了 。
按照常识 , 智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 当然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 。 而所谓智力 , 传统的定义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它至少应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 当代心理学更有许多超越传统的智力概念理解 。 比如 , 加德纳就认为智力定义不应过于狭窄 , 人类至少有逻辑、语言、空间、音乐、肢体运作、内省、人际、自然(Naturalist)、生存智慧(Existential)等“多元智能”;斯腾伯格则认为人生的成功主要不是靠智商(IQ) , 而是取决于“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就是为了达成目标去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另外一位心理学家珀金斯 , 则提出了“真智力”(True intelligence)的概念——他所谓的真智力包含神经智力(Neural intelligence)、经验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和反省智力(Reflective intelligence) 。 由此可以想象 , 如果将智力等同于记忆能力 , 又将记忆能力窄化为机械记忆(排除了意义识记能力) , 是多么狭隘、荒唐的智力观!由此推演出的教育实践 , 又怎么可能有培育完整智力的真正的“智育”?!
以考分为最重要追求的“应试教育”最为恐怖的地方正在于:教育只强调死记硬背(强调机械记忆的教育 , 连记忆能力的培育都不完整) , 扼杀记忆力之外的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发展的可能 , 至于“多元智能”“成功智力”“经验智力”“反省智力” , 更不在其目标范围之内 。 所以 , 这样的教育 , 在本质上不是健全的“智育”!
如果连健全的智育都不存在 , 则中国教育中德育、体育、美育之不足 , 就几乎不需要论证了 。 德育在中国教育系统占有的时间并不少 , 但即便如此 , 在现实生活中也仍然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忘掉”的 , 遑论还有实效性极低等问题长期挥之不去 。 故教育之殇 , 首在德育 。 至于体育、美育 , 在中西部地区许多学校根本就没有合格的师资、基本的设备 , 故鲜有学校会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开全国家规定的音、体、美等课程的 。 即便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教育现实中 , 学校挤占课时最多的 , 永远都是体育、艺术等“副科” 。 故体育、美育在教育现实生活中的边缘化 , 可谓心照不宣、由来已久 。 当然 , “分分分 , 学生的命根” , 如此的教育本也是许多病态追逐考分的家长与学校的“共谋” 。 这也就不难理解 , 为什么我们许多青少年、成年公民在道德、体能、审美表现上屡屡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普遍居于较低的水平了 。
中国教育到底缺了些什么?若从面上分析 , 答案很明显:除了不缺对于考分片面、疯狂的追逐 , 我们的教育 , 面面俱缺!
实质性的缺失
恩格斯曾经赞赏傅里叶这样一个观点:“在任何社会中 ,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3卷 ,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第610页)在教育领域 , 我们也完全可以说:德育、智育、美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是否健全开展 , 也是衡量一国教育品质、品位的天然尺度 。
【教育|那些最为欠缺的,都是中国教育应当努力前行的方向】当然 , 中国教育缺失诸多 , 绝不仅仅是“面”上的问题 。 “面”上诸问题的背后 , 教育上实质性的缺失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 若我们仔细考察 , 就不难发现 , 当前中国教育最为重要的实质性缺失 , 集中表现于以下两点——
1.健全公民人格的缺失
所谓“健全公民人格的缺失”其实是国民“魂魄”的缺失 , 其主要表现有三 。 一是信仰严重缺失 。 许多人在利益面前完全不讲原则、底线 , 因为他们秉持的都是“我死后哪怕它洪水滔天”式的人生观 。 “吃相难看” , 是既缺“德”也缺“美”的 。 二是沉溺人身依附 。 哪怕已经明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 , 许多人仍然在心底拒不承认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价值观 。 他们乐于从人身依附中左右逢源、名利双收 , 在犬儒的日子中乐不思蜀 ,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三是心理极度脆弱 。 人们固执地认为 , 自己的日子只能有白天不可有暗夜、只能有晴天不可有雨雪 。 于是 , 学生挨了批评就可跳楼、爱情有了压力便可轻身 , 不管哪个年龄段 , “成人巨婴症”患者比比皆是 。 “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 , 实在是说说容易 , 做起来难 , 教育起来更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