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伯|“不开刀”置换心脏瓣膜,64岁阿伯重获新生

潘伯|“不开刀”置换心脏瓣膜,64岁阿伯重获新生
本文图片

近两年来 , 广西64岁潘伯
日子过得并不舒坦
甚至只能抱着“活一天是一天”的心态度日
 
他因反复出现胸闷、气促症状
被当地医院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潘伯|“不开刀”置换心脏瓣膜,64岁阿伯重获新生
本文图片

潘伯|“不开刀”置换心脏瓣膜,64岁阿伯重获新生
本文图片

主动脉瓣狭窄来“夺命”
老年患者无法可治?
潘伯最近一次发作
症状更是“凶猛”
由于严重心力衰竭、呼吸困难
他甚至无法平卧
 
当时心脏超声检查提示:
心脏射血分数只有22%
瓣膜面积小于0.5cm2
主动脉瓣跨瓣压差高达70mmHg
反应心脏衰竭的指标pro-BNP高达1万多
随时有猝死风险!
潘伯|“不开刀”置换心脏瓣膜,64岁阿伯重获新生
本文图片

 
瓣膜相当于心脏各通道之间的门 , 门打不开或关不拢 , 会影响血流的通畅 , 导致患者心脏负担加重 , 最后心力衰竭 。
“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 , 由于狭窄的瓣膜口对血流产生阻塞 , 导致心脏没法正常将血液射出 , 出现全身器官及心脏本身缺血的症状 , 猝死几率高 。 ”医生表示 , 对于这种重症瓣膜病人 , 内科保守治疗往往没有明显疗效 , 传统的治疗方案是进行心脏外科开胸手术 。
 
然而
由于潘伯年老体弱、病情较重
无法耐受急诊开胸换瓣手术的巨大创伤
【潘伯|“不开刀”置换心脏瓣膜,64岁阿伯重获新生】而内科治疗又无法缓解其症状
 
得知这一情况的潘伯及其家属
瞬间陷入“两难”的绝望之境
 
潘伯|“不开刀”置换心脏瓣膜,64岁阿伯重获新生
本文图片

TAVI手术给予患者“生”的希望
经紧急联系与转运 , 9月6日 , 潘伯住进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文简称“中山医院”)心内一科 。
初入院时 , 他心力衰竭症状在药物治疗和床旁持续超滤治疗下均毫无起色 , 大部分时间只能半坐在病床上喘着大气 , 生命体征不稳定 , 肝肾功能指标恶化 , 生命危在旦夕 。
潘伯|“不开刀”置换心脏瓣膜,64岁阿伯重获新生
本文图片

心内科廖新学主任及杜志民主任沟通协调 , 多次组织心内科、心外科、CCU、人工肾、心脏超声科、麻醉科等进行跨学科会诊和评估 , 认为潘伯目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 属于难治性心力衰竭 , 预后差;外科手术高危 , 没有外科换瓣机会 。
 
幸运的是 , 在中山一院 , 潘伯还有另外一条“生路”可以选择 , 即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I)手术 , 该术无需开胸 , 通过股动脉的穿刺口即可将人工瓣膜送到心脏进行置换 , 创伤极小且术后恢复快 , 特别适合外科手术高危的老年患者 。
 
但于潘伯而言 , 该术风险仍存在 , “TAVI手术对于潘伯来说 , 麻醉风险很高 , 很可能无法顺利上台进行手术......”接诊医生如实说 。
 
面对如此现状 , 潘伯家属选择相信医生团队 , 毅然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 , 希望能尽快手术治疗 。
潘伯|“不开刀”置换心脏瓣膜,64岁阿伯重获新生
本文图片

9月9日 , 在麻醉科和心外科的支持下 , 中山一院TAVI团队李怡副主任和庄晓东副主任医师在保证安全性前提下 , 提前制定多种手术预案 , 克服了潘伯先天性二叶瓣解剖异常、缺乏CT影像精确评估定位、高麻醉风险、肝肾功能不全等多重困难 , 成功完成TAVI手术 。
 
术后 , 老人家症状明显改善 , 心脏跨瓣压差迅速下降到10mmHg以下 , 各方面指标明显改善 , 经过CCU、心内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 , 潘伯顺利下床、重获新生 。
潘伯|“不开刀”置换心脏瓣膜,64岁阿伯重获新生
本文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