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历史形象是如何被定型为“奸雄”的?( 二 )

曹操的历史形象是如何被定型为“奸雄”的?
曹操在唐代文人的眼中 , 的确与前朝有所不同 。 他们在关注曹操建立丰功伟绩的同时 , 更多的是把视角集中在曹操晚年荒淫无度的生活上 , 对此唐代诗人也大加指责 , 这与他们对明君贤主的强烈期待有必然的联系 。 唐代文人描写铜雀台的诗歌所占比例较多 , 如直接以《铜雀台》为主题的诗歌有宋之问《铜雀台》;王无竞《铜雀台》;刘庭琦《铜雀台》;刘长卿《铜雀台》;贾至《铜雀台》;李远《悲铜雀台》;马戴《雀台怨》;薛能《铜雀台》;王遵《铜雀台》;李咸用《铜雀台》;胡曾《咏史诗·铜雀台》;罗隐《铜雀台》;程长文《铜雀台怨》;梁琼《铜雀台》;张瑛《铜雀台》等 。 以《铜雀妓》为题材的诗歌主要有王勃《铜雀妓二首》;乔知之《铜雀妓》;王适《铜雀妓》;郑惜《铜雀妓》;袁挥《铜雀妓》;李昌《铜雀妓》;刘商《铜雀妓》;朱放《铜雀妓》;欧阳詹《铜雀妓》;皎然《铜雀妓》;顾非熊《铜雀妓》;崔道融《铜雀妓二首》;吴烛《铜雀妓》;朱光弼《铜雀妓》等 。 当然也有以邺城为主题的主要有张说《邺都引》;孟台卿的《邺城怀古》;岑参《登古邺城》;张鼎的《邺城引》;李贺的《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粟刺曹操》;张枯《邺中怀古》;刘仓的《邺都怀古》;罗隐的《邺城》等 。 这些诗歌或以铜雀台为描写对象 , 或以歌女为描写对象 , 抑或以邺城为描写对象 , 其内容多承袭魏晋小说 , 一方面赞美曹操的功绩 , 一方面对曹操末年荒淫的生活予以嘲讽 。唐代小说中除了描写曹操奸诈之外 , 还刻画了曹操残忍的性格 , 这也与《世说新语》对曹操的塑造一脉相承 。 如《独异志》当中的记载:“曹操无道 , 置发丘中郎 , 谋金校尉数十员 , 天下人家墓 , 无问新旧 , 发掘时骸骨横暴于野 , 人皆悲伤 。 ”这一则描述曹操真可谓是不择手段 , 曹操为了补贴军用 , 竟然盗墓取财 , 导致了尸骨横暴于野的惨痛场面 , 其做法令人发指 。 “魏武残人性命 , 重伎艺 。 有一歌儿性甚慧 , 而声响入云 。 操爱其声未忍杀 , 乃于群妾中求得二人 , 声如歌者 , 密令教授 , 数月乃成 。 听之 , 立杀其前者 。 ”更显示出曹操为了满足私欲 , 残忍杀害无辜的人 。曹操的历史形象是如何被定型为“奸雄”的?
曹操在唐代的形象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 , 其总体特点是贬抑大于褒扬 。 首先 , 唐代诗人不否定曹操的政治军事才能 , 肯定曹操的“雄武之姿” , 但是大多数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曹操 , 则是好色 , 他沉溺于铜雀台的腐朽生活 。 其次 , 曹操在唐代小说中的“奸诈残忍”遭到文人的强烈批判 , 显示对仁义道德的极大认同 。 总之 , 唐朝时期曹操形象演变发展呈现褒贬不一的评价体系 , 为后世曹形象演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 。时间的飞轮来到了宋代 , 北宋时期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三国故事 , 即民间有讲史人的“说三分” , 这些故事经过艺术化的处理 , 更加具有感染力了 。 无论是三国历史还是三国人物 , 都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 。 苏东坡《志林》中:“涂巷中小儿薄劣 , 其家所厌苦 , 辄与钱 , 令聚坐听说古话 。 至说三国事 , 闻刘玄德败 , 壑璧有出涕者;闻曹操败 , 即喜唱快 。 ”这些记载表明无论是说书人还是听书人都十分同情刘备 , 反而对曹操极为痛恨 。 一听说曹操败 , 便欢呼歌唱 , 这表明在宋代时期曹操己经成为深入人心的“奸雄”形象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评价曹操的:“以魏武之暴房强伉 , 其蓄无君之心久矣 。 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 , 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 ”这一评价表明曹操蓄无君之心 , 实为奸诈的代名词 , 暴房强伉表明曹操残暴 。 另外 , 司马光在叙述曹操所使用的材料上 , 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一些用意:对于许邵评价曹操这一事件 , 他引用了孙盛的“乱世之奸雄” , 而不用后汉书的“乱世之英雄” 。 可见乱世之奸雄的形象经过《资治通鉴》的转述其影响不知深远了多少倍;在记述曹操征陶谦的事件中 , 司马光舍弃了陈寿《三国志》中“所过多残戮”而是取《后汉书》中“凡杀男女数十万人 , 鸡犬无余 , 泅水为之不流 , 自是五县城保 , 无复行迹 。 ”这样的描述 , 让曹操的罪恶更深一层 。 曹操杀杨彪 , 《三国志》记述的并不是很详细 , 司马光取《后汉书》中:“时 , 袁术僧乱 , 操托彪与术婚姻 , 诬以欲图废置 , 奏收下狱 , 勃以大逆 。 ”这样的叙述 , 曹操蓄意害人的奸诈形象可谓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总之 , 司马光是一个通达的史学家 , 他在“尊魏抑蜀”为张目的封建继统上“尊刘贬曹” , 其历史作用是无可取代的 , 正因如此 , 贬曹成为宋元时期曹操形象演变的主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