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仇鹿鸣:通俗不等于媚俗,数据库不能废考证功( 三 )
仇鹿鸣说 , 自己在读书时代正好赶上了学术写作的转折期 , 既没有丢掉老先生教导的传统史料学训练 , 也享受了信息时代为历史学者带来的原始红利 。 数据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史料收集的范式 , 却也让不少年轻学人学会“偷懒” , 忽略了文献学和目录学的训练 , 对于史料的重要性程度失去了基本的判断 。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修订本) , 作者:仇鹿鸣 , 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20年8月 。 此书为仇鹿鸣的第一本学术专著 , 也是他的成名作 。
对话仇鹿鸣
新京报:你曾在多个场合提及 , 历史研究者也是知识的生产者 , 持续不断的写作习惯对历史研究有着根本性的意义 。 历史研究和写作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仇鹿鸣:这个问题大概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理解 。 首先 , 从研究生到成为大学老师的阶段 , 一个历史学人最基本的定位是职业读书人 。 我从研究生生涯到现在已经有17年的时间 , 我觉得人生最愉快的时光可能就是研究生的前几年 , 那个时候没有特别需要发表作品的压力 , 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 , 漫无目的地阅读 。 另一方面 , 任何一个国家设置博士点 , 提供大学教师岗位的根本目的 , 还是希望能够对学术有所推进 。 因此 , 研究生的训练 , 尤其博士生阶段的训练 , 是要培养专业的研究者 , 把你从一个美食家变成一个厨师 , 或者说 , 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一个知识的生产者 。
有一些老先生说 , 十几年不写文章是为了足够的积累 , 这种看法我并不认同 。 现代的知识与民国时代大不相同 , 学科高度细分化 , 每个学者都进入一个特别细分的领域 。 所以 , 学者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写作时间 , 先解决一个比较小的问题 , 比较次要、甚至无关紧要的小问题 。 积累起信心 , 然后再慢慢学会如何在这个领域内进行专业的研究 。 随着阅读和研究的范围扩展 , 你可能可以解决稍微比较重要的问题 。 实际上我不太相信 , 一个人从未写过一篇好文章 , 或者几乎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发表 , 能够突然在十几年之后发表一篇惊天动地的文章或著作 。 因为无论是收集材料 , 还是论文写作的技巧 , 如何让读者来接受 , , 其实都需要大量训练 。
推荐阅读
- C114通信网|助力MEC“乘风破浪”,专访诺基亚贝尔周新宇:深度挖掘三大价值
- 小米科技|小米公司被《新闻联播》专访,意外泄露新旗舰,或为小米20
- 新华网|专访:中国减贫经验具有世界意义——访乌克兰鲍里斯·库尔兹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奥莉加·德罗博丘克
- 游戏葡萄|专访《天涯明月刀》制作人:做了十几年MMO,我发现红海不红了
- 第一财经|专访IMF阿德里安:现阶段全球仍需宽松政策支持,数字人民币优先聚焦国内
- 政策|专访IMF阿德里安:现阶段全球仍需宽松政策支持,数字人民币优先聚焦国内
- 中关村在线《新闻联播》专访雷军:死磕硬核技术
- 新华社|专访:中国经济正增长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溢出效应——访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
- 新华网|专访:疫情让消除饥饿和贫困面临更多挑战——访世界粮食计划署助理执行干事尤特·克拉默特
- 走近无人机|专访:京东物流X事业部无人系统研究院院长孙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