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巨鳄VS落魄帝国:索罗斯为何在俄罗斯溃败?

前言在是非纷繁的时代 , 似是而非的索罗斯 , 用世事无畏的想象 , 追逐着世事无常的未来 。 一面是“货币海盗” , 一面又是“大慈善家” , 他像极了中国和西方神话中的两面神 。 从正面看慈眉善目 , 从背面看却又凶神恶煞 。 有哲学家说 , 这就是人性 。正文1930年 , 索罗斯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 二战末期 , 德国纳粹侵略布达佩斯期间 , 血腥屠杀近40万犹太人 , 索罗斯一家被迫四处逃亡 。 后来 , 他的父亲通过委托友人、伪造身份、分散避难等一系列方式 , 来保全索罗斯的安全 。在逃难过程中 , 索罗斯对父亲的高超生存技能由衷崇拜 。 他甚至认为 , 1944年是自己生命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 二战结束后 , 父亲如释重负的说:孩子 , 现在安全了 , 你可以管我叫爹了 。 这时 , 索罗斯也欣然的学会了生存技巧和不怕冒险精神 。在索罗斯的记忆里 , 还有另一个崇拜父亲的故事 。 一战时 , 父亲自愿奔赴匈牙利军前线 , 一直做到中尉 , 但却被俄国人俘虏并送往西伯利亚 。 后来 , 父亲和一群囚徒逃出了集中营 , 而且在原始森林生活了好几年 , 直到俄国大革命爆发才得以返回 。受两次战事影响 , 俄德两国在索罗斯的青春印象中如鲠在喉 。 1947年 , 他几经周折拿到护照 , 离开被苏联控制的匈牙利 , 准备到西方国家寻求发展 。 索罗斯先去了瑞士伯尔尼 , 后来辗转到英国伦敦时 , 一边在餐馆打工维生 , 一边坚持刻苦学习 。两年后 , 索罗斯毅然考入了伦敦经济学院哲学系 。 在那里 , 他遇到了哲学大师卡尔·波普 。 波普的“开放社会”理论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一书, 对索罗斯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 。 比如波普鼓励他思考世界的运行方式 , 以及要从抽象转向实践等等 。金融巨鳄VS落魄帝国:索罗斯为何在俄罗斯溃败?
1952年 , 索罗斯一毕业做的是百货推销员 。 后来为找一份体面工作 , 他几乎给伦敦每家银行都写了信 , 最终有一家给了他实习机会 , 恰巧这家银行经理也是匈牙利人 。 四年后 , 索罗斯又“冒险”揣着5000美元来到华尔街 , 并通过做套利分析员发迹 。让索罗斯成名的量子基金成立于1969年 , 合伙人是罗杰斯 。 尽管基金启动时只有25万美元 , 但运营十年后规模已达7000万美元 。 可这时罗杰斯选择离开 , 骑车去环游世界 。 索罗斯则自诩已与金融融为一体 , 但妻子却没了“空间”选择离婚 。孤独的索罗斯很快产生新的人生感悟:要会享受成功果实 。 50岁知天命 , 他生活俭朴 , 不爱豪宅名车 , 享受成果的方式是探溯内心 。 虽然他把谋利视为天职 , 但始终自视为未能实现哲学家抱负的人 。 因此 , 他建立了一家慈善基金会——开放社会基金 。基金名字与波普的“开放社会”理论一模一样 , 因为索罗斯也期望用基金来推动这一理论 。 自80年代起 , 他开始在欧洲近乎疯狂的捐赠 , 一度被称为新“马歇尔”计划 。 但他内心的冲突与矛盾是 , 从不为犹太人捐助 , 却对东欧尤其苏联异常慷慨 。对于其中原因 , 有人说 , 索罗斯身上流淌着“救世主”情怀 , 但他一直纠结于自己的身份认同 。 同时也有不少质疑 , 他的真正意图是向东欧输出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 为自己在这些国家政权更迭时的金融投机鸣锣开道 。 那么 , 真相如何?01 沉迷在俄捐钱众生芸芸 , 不如看索罗斯做了什么 。 1987年 , 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对经济提出“加速战略”和“彻底改革”方针 。 第二年 , 索罗斯向他提议苏联组织一支国际力量 , 在改革中建立一个“开放部分”的构想 。 令人意外的是 , 苏联官方竟然接受了 。随后 , 索罗斯组织了一个西方专家小组 , 向几个正在竞相制订改革计划的苏联经济学家小组提供咨询 。 此外 , 他还安排邀请“沙塔林计划(即500天纲领)”起草人亚夫林斯基等 , 参加1990年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会议 。沙塔林计划获得了戈尔巴乔夫肯定 , 苏联各加盟国也几乎都表示支持 。 但是 , 苏联总理雷日科夫认为 , 这项计划过分地削弱了中央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权力 , 马上全部放开物价会导致物价暴涨 , 使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更加动荡 , 因而坚持原政府纲领 。“政府纲领”以集体所有制为主 , 而沙塔林计划代表私有制 。 面对两派的激烈斗争 , 戈尔巴乔夫从中协调 。 他用“总统方案”取代两派纲领 , 但基本接受了沙塔林计划的“经济非国有化和私有化原则” , 只否定了土地私有化和苏联自动解体的提议 。沙塔林计划落地背后 , 是叶利钦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重要胜利 。 1991年 , 苏联解体 , 叶利钦带领俄罗斯倒向资本主义阵营 。 他认为 , 苏联持续几十年的改革都只是零打碎敲、修修补补 , 才断送了远大前程 。 于是 , 他破格提拔盖达尔为副总理大胆改革 。然而 , 盖达尔照抄照搬西方的“休克疗法” , 直接放开物价、收紧财政和货币、大规模推行私有化 。 由于这些措施完全背离国情 , 导致物价暴涨、税负过重、失业激增等等 , GDP甚至减少了一半 。 最终盖达尔被迫辞职 , 叶利钦也宣布改革失败 。这一切 , 索罗斯都看在眼里 。 由于经济紊乱、财政亏空 , 叶利钦不得不向IMF贷款150亿美元缓解危机 。 对此 , 索罗斯指出 , 这笔钱应指定用于社会保障金 , 发放也应该受到严格监督 。 但这项建议并没有受到认真对待 , 因为不符合IMF运作模式 。索罗斯一气之下决定自己干 , 豪掷1.4亿美元建立了国际科学基金 。 当时俄科学院几乎土崩瓦解 , 科研中心和大学每月只给员工发5美元 。 因此 , 基金的第一个行动是给俄4万名最优秀的科学家每人分发500美元支票 , 以鼓励他们继续从事科研 。对于支持俄科学家的原因 , 索罗斯坦言 , 首先是国际科学界成员能给予其大力帮助 。 另外 , 他认为在苏联政权统治下 , 很多最优秀的人才进入了研究机构 , 在那里独立思考比在其他地方较受官方容忍 , 而且他们在科学方面也处于人类成就的前列 。不过“索罗斯支票”计划只用了2000万美元 。 剩下的钱 , 他又继续支持一些高水平研究项目 。 因此 , 索罗斯获得了极好名声 , 同时越来越沉迷于在俄捐钱 。 比如1993年 , 他捐赠3.5亿美元后 , 又承诺再捐5亿美元 。 这比许多西方国家资助还多 。02 “救世”情怀再燃由于财政一直财入不敷出 , 叶利钦政府只好用增发货币和向银行贷款来填补财政预算赤字 , 进而又导致通货膨胀更加严重 。 1995年 , 在IMF的建议下 , 叶利钦政府一方面逐步开放本国资本市场 , 一方面改为靠发行内外国债来填补财政预算赤字 。此后 , 俄经济出现止跌回升趋势 , 通货膨胀率也逐步下降 。 这时国际资本看好俄罗斯的越来越多 , 认为已持续贬值多年的卢布有升值潜力 。 另外 , 俄罗斯金融产品利率较高 , 市场盈利空间较大 。 国际热钱便伺机不断涌入 , 索罗斯也是其中一员 。1997年 , 正值进入俄罗斯十年 , 索罗斯对市场的判断更倾向做多 。 有人警告过他 , 说俄罗斯自古以来都是“强盗国家” , 如果他们犯浑耍赖 , 有合同也是废纸一张 。 但索罗斯不信 , 声称俄罗斯正处于“从强盗资本主义向合法资本主义的转变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