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百年老字号加盟店“倚老卖老”,谁之过?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 在许多国人的记忆里 , 一块招牌就是一段传奇 。 老字号饱经沧桑的牌匾上 , 不仅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传承者的匠心 , 更凝聚着无数国人的美好记忆 。
然而近日 , 拥有百年历史的狗不理的一家加盟店口碑翻车 , 引发了老字号求变之困的业界讨论 。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 , 如何守正创新 , 让金字招牌名副其实、行稳致远 , 是每一家老字号需要正视的问题 。
加盟店“倚老卖老”惹争议
【新华社|百年老字号加盟店“倚老卖老”,谁之过?】9月10日 , 一则探访狗不理包子王府井店的视频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 。 在实地探店狗不理王府井店后 , 微博博主发布了评论视频 , 将在狗不理的消费体验总结为四个字:难吃价贵——“酱肉包里面全是肥肉”“特别腻”“100块钱两屉有点贵” 。
视频发出后不久 , 名为“王府井狗不理店”的微博账号发布一则声明称 , 该视频博主侵犯名誉权 , 所有恶语中伤言论均为不实信息 , 并表示已经报警——这波以报警代替反省的操作引发网民新一轮吐槽 。
一些消费者表示 , 该店无法正视差评 , 反而“恼羞成怒” , 凸显了个别老字号傲慢、守旧、不重视消费者体验的弊病 。
采访人员查询点评App发现 , 过去六个月中该店的评分持续稳定在2.8分左右 。 随机点开几条点评 , 多数评论是到店消费的顾客因不满而留下的篇幅不短的“小作文” 。
针对狗不理王府井店上述风波 , 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月15日发表声明 , 称即日起解除与该店加盟方的合作 , 并组织旗下所有酒店对照网友提出的评价逐一进行自查并严肃整改 , 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 。
部分老字号陷入尴尬境地
近年来 , 老字号发展、老字号非遗技艺的传承一直得到国家的呵护支持 。
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特别强调 , 加强品牌建设 , 培育更多“百年老店” 。
2017年初 , 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 , 实施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 , 支持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华老字号做精做强 。 商务部、发改委等多部门也曾印发《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 为老字号“历久弥新”出招 。
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 日趋多元的消费菜单 , 老字号企业的转型求变之路并非坦途 。
天津狗不理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狗不理食品”在2015年新三板上市后 , 于2020年5月10日终止挂牌 。 北京某知名老字号企业自2017年以来净利润连续下滑 , 2019年 , 该公司净利润较2017年下降了60%以上 。
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指数》显示 , 产品老旧、服务落后、无法吸引年轻消费者 , 是部分老字号业绩下滑的原因 。 组织架构陈旧、市场反应滞后、人力资本匮乏、欠缺互联网思维等 , 成为一些老字号发展面临的共同困境 。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左浩说 , 多数年轻消费者如今追求的高品质、高颜值以及新的消费体验 , 是消费升级的表现 。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 , 消费市场已告别‘量的满足’ , 向‘质的消费’和‘情感消费’转变 。 ”
在近些年的转型尝试中 , 有的老字号尽管勇敢尝试了新的菜品研发、新的渠道管理 , 但服务的姿势依旧是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 , 不适应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角色转换 。
老字号亟须守正创新
古今中外 , 任何一家百年老店的持续经营都不容易:变革 , 担心丢失传统;固守 , 又抓不住增量市场 。 守正、创新 , 是摆在每一个老字号企业面前的考题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王锐说 , 许多国外百年品牌非常擅长去抓住每一代消费者的心 , 不论是产品设计、包装 , 还是品牌塑造、推广营销 , 都让人们觉得很“年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