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三千烦恼丝的烦恼( 三 )
古代女子发髻样式宋代沿袭晚唐、五代遗风 , 盛行高髻 , 发髻样式高大 , 多逾尺 。 当时大城市出现了专门制作、销售假发的店铺 。 后来 , 大概朝廷感到这种祟尚高髻和佩戴假发的风习 , 有悖于民间简朴风气的养成 , 遂发布诏令 , 禁止妇人佩戴假发 , 也不能梳高髻及高冠 。 然而 , 这种粗暴的禁止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 南宋理宗时 , 宫中时兴另一种高髻 , 叫做“走不落” 。 宋代的髻式 , 虽不如唐代那么丰富多样 , 但亦颇具风格 。 比较典型的有朝天髻、同心髻和流苏髻最为流行 。元代女子多喜椎髻 , 妇女使用假发逐渐变少 。 到了明清两代 , 发髻在高度上明显有所收敛 , 流行的发髻样式都较为蓬松 , 假发的种类也随之不断翻新 。 这时主要流行有牡丹头、钵盂头、松鬓扁髻、实心髻、桃心髻、盘龙髻、杨篮髻、叠髻、偏髻等 。 《扬州画舫录》中详细描述了清代的“假发一条街” , 荷花头、钵孟头、平三髻、抓髻、元宝髻、连环髻、巴巴头、双盘髻、圆髻、风凉、麻花等各种髻式 , 令人眼花缭乱 。 清代女子戴假发的也特别多 , 有双飞燕、懒梳头、八面观音等 。
电视剧《还珠格格》剧照叁假发交易“身体发肤 , 受之父母 , 不敢毁伤 , 孝之始也 。 ”没有特殊原因 , 人们是不会剪掉自己的头发 。 我们不禁要问 , 这些从别人头上摘取的头发 , 在古代是从何而来的呢?残暴的豪夺当然是一种办法 。 相较而言 , 比较符合规制的是对罪犯实施“髡刑” , 剃掉他们的头发 。 这惩罚的代价自然就成了假发来源的重要渠道 。还有在特殊情况下 , 人们走投无路 , 不得不剪掉或卖掉自己的头发 。 《世说新语》就记载了这么一件事:“陶侃母湛氏 , 头发委地下 , 为二髪 , 卖得数斛米 。 ”这位陶侃 , 是陶渊明的曾祖父 。 他在尚未发家之前 , 家境十分贫寒 。 寒冬腊月的一天 , 好友范逵将要路过陶侃家门并要造访 , 陶母为了招待儿子的好朋友 , 竟然偷偷剪掉自己的头发 , 做成两顶假发 , 换取数斛米 , 以得款待之资 。其实 , 在此之前早已存在卖发获利的市场了 。 假发作为奢侈品尤其可以带来高额利润 。 《晋书》有记载:“孝武晏驾而天下骚动 , 刑戮无数 , 多丧其元 。 ”在政治动荡或者战争纷乱的时期 , 一些心狠手辣且不顾道德的人为了赚钱 , 会直接偷取死人的头颅 , 剃下头发 , 用以换取钱财 。一般人还不会计较假发的来源 , 但皇家子弟可就任性了 , 认准了活人的头顶 。 在十六国时期的后赵 , 皇帝石虎的第三个儿子石鉴就是一个既贪婪又荒唐的家伙 。 他天生头发稀少 , 非常嫉妒那些拥有一头飘逸长发的人 , 于是仗着自己的权势地位 , 逼迫其他大臣不断剪掉头发送给他 。 石鉴要是只把假发给自己用 , 大臣大概还能忍了 , 更过分的是 , 他还把制成的假发用来赏赐宫女们 。 更有甚者 , 一些大臣被石鉴直接整成了光头 。 那些被石鉴拔过头发的官员们当然气愤 , 忍无可忍之下向石虎拼命告状 。 石虎还算清醒 , 将这个宝贝儿子降职 , 算是暂时平息了事端 。 然而 , 石鉴后来成了石虎的继任者 , 剥夺他人头发这事干得更是变本加厉 , 因为涉及到的官员数量实在太多 , 大家一合计 , 群情激愤 , 石鉴只当了皇帝103天 , 就被臣子们杀掉了 。对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中原人而言 , 割发必然是件令人极度抵触的事情 。 于是 , 假发交易的链条延展到了边远地区 。 比如 , 现在的海南 , 在汉代时期被叫做珠崖郡 。 汉朝当地官员胡作非为 , 剃取珠崖郡当地人的头发 , 拿来制作假发牟取暴利 。 《三国志》还记录了当地人民反抗的事件:“珠崖之废 , 起于长吏睹其好发 , 髡取为髲 。 ”在《林邑国记》中也有更加详细的记载:“朱崖人多长发 , 汉时郡守贪残 , 缚妇女割头取发 , 由是叛乱 , 不复宾伏 。 ”但是 , 只要有需求 , 就会有买卖 。 到了唐朝 , 政府直接把割取头发列为犯罪 。 在《唐律疏议》中 , 列出了相应的法律制裁:“髡人发者 , 各徒一年半 。 其髡发不尽 , 仍堪为髻者 , 止当拔发方雨以上 , 杖八十 。 若因斗髡发 , 遂将入己者 , 依《贼盗律》 。 ”当时有个叫吴泽的在藁城当地方官 , 贪婪暴虐 , 经常割取百姓子女的好头发给自己制作假发 , 州中的官员也非常悸怕 , 根本不能管制他 。 好不容易来了个上级官员薛季昶巡查到此 , 调查清楚之后 , 直接杖杀了吴泽 , 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所以 , 当时制作假发的原料 , 除了用真人头发之外 , 还有用蚕丝或者动物毛发等仿真材料的 。 《酉阳杂俎》就记载了用狒狒的毛发制作假发 , “血可染绯 , 发可为髲 。 ”而且 , 这种假发颜色特别 , 鲜艳亮丽 , 非常抢眼 。此外 , 还有一些周边小国投其所好 , 直接拿头发作贡品 。 唐朝时期 , 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就经常进贡头发 , 次数还不少 。 根据史书记载 , 唐高宗龙朔二年 , 新罗派遣运粮官金庚信 , 向唐朝的将帅苏定方赠送头发三十两;到了唐太宗开元十一年 , 新罗王又向唐朝进贡了一百两头发 。 这些头发还被仔细分为不同的尺寸 , 比如唐懿宗咸通十年 , 新罗进贡的头发就有两种尺寸 , 一种是四尺五寸长的头发五十两 , 另一种是三尺五寸长的头发三百两 。 这种考虑 , 都是为了方便设计与直接加工 。假发虽“假” , 但来的高额利润却是真 , 带来的尊贵荣耀也是真 。 假发 , 渗透在社会经济生活当中 , 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审美 。 (《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