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硕士留18篇日记珠江殉情 前女友:爱过

原始标题:“湖南大学硕士珠江殉情”采访背后:前女友、资助人发声)湖南大学硕士留18篇日记珠江殉情 前女友:爱过
爱心人士资助陈陆洋时获得的荣誉证书8月25日 , “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发布《刚被资助上完学 , 湖大硕士毕业生留18篇日记后珠江殉情》一文 , 引发的讨论和关注 , 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说意料之外 , 是因为推文后的两天 , 这篇报道引发的话题几乎霸占了微博、腾讯、百度、知乎等热搜榜的榜单;说意料之中 , 是因为报道的话题实在太沉重 , 它关乎一个贫寒家庭出生、读完双名校的学子 , 关于爱心、关于爱情、关于生命 。 但让我惊讶的是 , 报道刊发后 , 面对这么一个痛心的悲剧 , 网络上居然出现了那么多对逝者、对逝者亲人以及分手女友冰冷刻薄的指责和谩骂 。在补充一些采访细节之前 , 要说明一点的是 , 至今为止 , 陈陆洋自杀事件的直接当事人——陈陆洋的亲人、分手女友、资助人 , 没有接受除“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采访人员以外的任何媒体和自媒体的采访 , 而“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平台 , 也仅发了一篇推文 。00:00/00:00近在咫尺、美轮美奂的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的魅景没留住29岁的陈陆洋 , 他爬上广州塔旁的猎德大桥桥栏 , 几乎没有犹豫 , 纵身跳入漆黑一片的珠江……陈陆洋自杀后 , 亲人悲痛欲绝湖南大学硕士毕业生陈陆洋留下18篇日记在广州珠江殉情这个事 , 我是在7月6日接到线索的 , 此时 , 距陈陆洋6月28日凌晨在广州猎德大桥跳珠江自杀已过去9天 。知情人告诉我 , 陈陆洋出生贫寒、是被爱心人士资助上完学的 , 这次大概率因感情受到挫折自杀 。我第一时间联系到陈陆洋的资助人 , 在关键信息得到证实后 , 又联系到了陈陆洋老家所在村村支书 。村支书告诉我 , 此时他正陪同陈陆洋的父母、哥哥等亲人在广州处理陈陆洋的后事 。陈陆洋的哥哥陈利平说 , 家人无法接受弟弟自杀的事实 , 母亲哭得几次晕厥 。 千里之外 , 隔着电话我几乎都能感受到他们悲伤的情绪 。震惊 , 是我看了陈利平给我陈陆洋自杀前写下的18篇日记以及他写给刚分手女友的信件(报道未提及) 。 一字一句读完后 , 除了遗憾和同情 , 我没有觉得陈陆洋这样的选择是“自私、没担当、不负责” , 当然他更加没有罪 。但我绝不认可陈陆洋的选择 , 后来我在采访人员手记里写了一句话:“人生中再难的坎 , 都不该拿生命去填的 , 毕竟 , 爱情不是美好生活里唯一的一束光!”身边的一个朋友看了陈陆洋的日记后跟我说:“其实这个孩子真是可怜 , 成长过程中太多辛苦 , 太少的甜蜜 , 于是对感情中的一点点甜都上瘾 , 愿意拿生命去追去赌 。 ”我听了有些感动和感伤 。7月17日深夜 , 陈利平从广州带回了弟弟的骨灰 , 按照当地的习俗 , 没有等到天亮 , 亲人们就把他草草安葬在村子的后山 。8月6日 , 我和资助了陈陆洋读书9年的爱心人士一起 , 去了他家里 。 整理证书和奖状时 , 母亲看到儿子陈陆洋证件上的照片悲痛欲绝的一幕 , 我忍着眼泪用镜头记录了下来 。家人告诉我 , 今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是陈陆洋的29岁生日 , 他是过完生日第二天去广州的 , 我查了一下这个日子 , 发现陈陆洋生日这一天正是阳历2月14日 , 情人节 。陈利平说 , 临走的时候 , 弟弟陈陆洋还跟他说 , 今年年底 , 会带女朋友回家过年 。 不过 , 现在对于全家人来说 , 这个美好的期待已经无法实现了 。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小心翼翼地去探寻陈陆洋留下的人生小片段 , 特别是分手后一个月他留下的文字 。要说明一点的是 , 这不是陈陆洋的初恋 , 但这肯定是陈陆洋看得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段感情 。在他写下的另外一篇随笔里 , 记录了他2017年3月11日 , 在一次联谊活动中邂逅女朋友蓝蓝的幸福感受 。相识半个月后 , 陈陆洋写道:等你下课 , 走遍这条街只为给你买一杯蜂蜜水 , 买一束花 。5月20日 , 陈陆洋向蓝蓝表白;4天后 , 他们第一次一起去了凤凰旅游 , 陈陆洋写道:25岁的恋爱阳光很明媚 。2018年情人节 , 陈陆洋给蓝蓝写下了这样的文字:“繁星万千 , 不及你眉眼半分 。 ”2019年情人节 , 这一天也是陈陆洋的生日 , 他写道:你心心念念的小炒牛肉 , 还有我心心念念的你……湖南大学硕士留18篇日记珠江殉情 前女友:爱过
6月28日0点6分 , 陈陆洋从广州猎德大桥跳下自杀对于这段感情 , 陈陆洋爱得很深、甚至至死不渝 。2020年6月分手后 , 无法走出这段感情的陈陆洋 , 还有两次轻生的经历 , 同学和朋友报了警 。6月6日 , 当女友蓝蓝发现陈陆洋有轻生念头后 , 这个女孩吓坏了 。 她找到陈陆洋的哥哥陈利平的电话 , 第一时间把信息转给了他 , 希望他能安抚失恋弟弟的情绪 。 蓝蓝宽慰陈陆洋 , 人生就是这样失去和接受的过程 。 何尝不是呢?不过 , 陈陆洋没有接受 。陈陆洋出事后 , 蓝蓝配合了警方多次询问 , 并一直陪同陈陆洋的亲人在处理后事 。她委婉地拒绝了我的采访 , 但在报道刊发后的第二天 , 备受压力的她还托人给我打来了电话:“无法承受网上那么多人对陈陆洋的指责和谩骂 , 毕竟我们爱过 , 一直和他的父母保持联系 , 希望一起渡过难关 。 ”对于陈陆洋 , 真爱和关爱 , 这个女孩在不同的时间没有缺席过 。至于陈陆洋的家人 , 我们又能指责他们什么呢?35岁的哥哥陈利平几年前离婚 , 孩子留在老家父母身边 , 为了生计常年在外面打工 , 是家里的顶梁柱;老实巴交的父母村子都没有离开过 , 自己的名字都要托人写 , 这次去广州 , 是在村干部的帮助之下才成行的 。面对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弟弟、儿子出现的状况 , 他们又能做什么呢?让我感动的是 , 陈陆洋出事后 , 亲人第一时间委托村干部给资助人打了电话 , 表达了这些年对陈陆洋资助的感谢 。 资助人告诉我 , “陈陆洋很懂得感恩 , 逢年过节都会给我发祝福的信息” 。其实 , 陈陆洋并不是一个缺少爱的孩子 , 小时候家里虽然穷 , 但父母一直咬牙供他读书;当家里人承受不起这副担子的时候 , 爱心人士给了他长达9年的无私帮助 , 直到他成才;这次悲剧发生后 , 陈陆洋原本没有任何责任关系的单位和同事 , 都在最大程度上给予了陈陆洋的亲人人道主义关爱……我们是不是应该更理性一点看待陈陆洋的自杀呢?澎湃新闻的评论我很赞同:“生命没有贵贱之分 , 无论是博士硕士自杀 , 还是文盲自杀 , 对其家人以及整个社会来说 , 都只是一种遗憾 , 无关亏欠 。 我们的同情和惋惜 , 底色应该是温暖和关怀的 , 而不该是冰冷的质询和简单的计算 。 ”愿逝者安息 , 生者坚强 , 毕竟 , 任何时候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文中人名均系化名)事件回顾湖大硕士生从广州塔跳下殉情 18篇日记揭背后原因近在咫尺、美轮美奂的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的魅景没留住29岁的陈陆洋 , 他爬上广州塔旁的猎德大桥桥栏 , 几乎没有犹豫 , 纵身跳入漆黑一片、深不见底的珠江……在广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看到弟弟陈陆洋自杀的上述视频时 , 陈立平感到一阵阵眩晕 。自幼家贫、靠爱心人士资助完成中南大学本科学业、继而又考上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弟弟陈陆洋 , 性格倔强而坚韧 , 一直是家里的骄傲 。 从不服输的弟弟刚参加工作一年 , 是什么原因让29岁的他选择了这条决绝之路?陈立平怎么都想不明白 , 直到看完弟弟自杀前写下的18篇日记……资助9年的优秀学生跳江自杀了“林总 , 告诉您一个不好的消息 , 您长期资助的学生陈陆洋自杀了!感谢您近10年来对我们村优秀学生的帮助 。 ”7月6日 , 接到这个电话的林锋还以为是有人恶作剧 , 但知道对方的身份后 , 林锋相信了 。打来电话的人叫钟宇 , 是陈陆洋邵阳市新宁县老家的村支部书记 , 此时 , 他正陪同陈陆洋的父母在广州处理后事 。“我是9年前结识陈陆洋的 , 那时他正考上中南大学 。 ”8月4日 , 爱心人士林锋告诉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采访人员 , 2011年8月 , 新宁县委统战部组织“爱心圆梦大学”公益活动 , 他被安排的帮扶对象正是陈陆洋 。“他比一般的学生矮小瘦弱 , 看着让人心疼 。 ”林锋说 , 这是陈陆洋留给他的第一印象 , 之后 , 林锋还特意去了陈陆洋的家 。“他家的房子只有一层 , 四间房紧紧挨着 , 窗户上连一块完整的玻璃都没有 , 家里没有任何电器 , 连吃饭都是要临时搭桌子的 。 ”林锋说 , 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 , 是陈陆洋获得的各种奖状 , 铺满了家里一整面墙 。


推荐阅读